你好,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参考咨询
禹州参考咨询快报2014年第8期(总第74期)
发布时间:2014/8/16 16:33:27 来源:禹州市图书馆 点击:749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八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总第74期)2014年816

平菇栽培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蘑菇种类越来越多,平菇也是其中的一种。为提高广大农户种植水平,给大家介绍下平菇的种植方法:

一、备料。取充分腐熟的沼渣,用薄膜覆盖,以防害虫在沼渣上产卵,沥水24小时备用。选择新鲜无霉变的棉壳,翻晒1~2天。

  二、配料。按沼渣60%、棉壳40%,或者沼渣70%、棉壳30%配料,先将棉壳用水拌湿,然后与沼渣拌匀。含水量以手捏有水滴,但不滴下为宜。

  三、做菇床。选择通风透光的室内或室外,若是楼上地面,要用塑料薄膜垫底,床面宽80~100厘米,长度视现场地面定,厚度6~8厘米。

  四、播种。按每100公斤培养料用栽培菌种4公斤,菌种要菌丝丰满,无杂菌,菌龄最好不超过一个月。按6厘米×6厘米见方打穴,穴深3厘米,每穴点蚕豆大小菌种一块,播种后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五、出菇前的管理。出菇前需将塑料膜密封好,一般每7天揭膜换气1次。平菇在子实体形成阶段需水量、耗氧量增大,这时要注意通风和补充水分。

  六、子实体采收。当子实体长到八成熟时即可采收。过早采收会影响产量,过迟采收会降低品质,第一批平菇收获后,经15~20天又可长成下一批,一般一批料床接种后可采收三四批平菇。

  七、追施营养液。用木棒打2厘米深小孔,注入营养液。营养液可为0.1%的尿素溶液。

关于盆栽土处理问题

    我们生活中会在家里放一些盆栽花。当然这些盆栽植物也是需要营养的,土壤是基础。那么我们种植植物的盆栽土需不需要处理呢?

  一般而言,盆栽的培养土不需特殊消毒,只要经过日光暴晒即可。这是因为,一方面花卉本身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的活动陆续分解出许多营养物质,以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花木生长。也可用高温消毒,或药剂消毒,但微生物被杀死,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不能分解,不利于花木吸收。用于扦插和播种的培养土要严格消毒,因为病菌容易从插穗伤口侵入花木体内,造成腐烂,影响成活,对播种来说,刚生出的芽,抵抗力很弱,微生物常导致它发霉。

  这里我们也介绍一下常用的土壤消毒法:蒸煮消毒法是把已配好的培养土放入适当容器中,蒸煮消毒30分钟即可。药剂消毒法主要是用福尔马林消毒。每升培养土中均匀撒上40%的福尔马林溶液4毫升至5毫升,然后密封,不使其漏气。放置2天后开封。

  盆栽营养土对于盆栽的生长有利,尤其在其生长期,会促进植物的茁壮成长,我们在养盆栽时有条件不妨选用合适的营养土。

坚持把好小麦秋播质量六道关

  目前正是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坚持把好秋播质量六道关。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抓好小麦播前准备最关键。要严把“适时造墒、秸秆还田、科学施肥、深耕整地、选用优种、强化管理”六道关,是实现一播全苗的重要措施。 
    一是适时造墒关。
    据气象部门预测,由于今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特殊气象因素,很可能导致“秋旱连冬旱”的不利气象条件。据此,在小麦播种前,必须进行全田造墒,才能达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之目的。在小麦播前造墒上,洇地过早,不利于小麦全墒播种;洇地过晚,不仅贻误农时,且易推迟小麦播种期,对冬前形成壮苗不利。因此,最佳的造墒时间应在夏玉米收获前10-15天为好。这时浇地造墒,不仅补充了玉米“白皮水”,促使玉米增产,还为小麦适时足墒播种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是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关。
    待玉米成熟收获后,及时搞好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用机械化粉碎秸秆两遍为宜,其粉碎秸秆长度在3厘米左右。达到秸秆细碎均匀,田间无秸秆扎堆现象,为耕翻整地奠定基础。 
    三是科学施肥关。
    科学施肥是实现小麦“胎里富”的重要一环。为防止出现小麦生根发芽与秸秆腐化争氮的矛盾,要大力推广高氮、中磷、低钾型测土配方肥,亩用量50公斤,其NPK25128,总含量为45%,亩增施锌肥1.5-2公斤。 
    四是深耕整地关。
    在精细整地时,先将50公斤测土配方肥均匀撒于地表,深耕20-25厘米,然后旋耕1-2遍,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若单独旋耕整地的,要旋耕两遍,深度达到20厘米左右。旋耕过浅,因田间秸秆量较大,极易造成秸秆扎堆,影响播种质量,易形成缺苗断垄,难以实现一播全苗。 
    五是选用优种关。
    优种适地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我省小麦主产区,如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多为地下水漏斗区。在小麦品种选择上,要选用那些抗旱、抗寒、节水、高产品种。同时,要做到播前晒种,促进后熟,提高出苗率,实现苗齐、全、匀、壮的目的。
    六要强化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普及推广化学除草技术是我市小麦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向。小麦播前3~5天可亩用“克无踪”150~200毫升或一周前用“农盛”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播前未除草,小麦二叶一心至三叶时,可亩用25%“绿麦隆”150克加48.2%“百草敌”15毫升,兑水50公斤喷洒麦地,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性杂草,用药量要准,喷药要匀,防止漏喷和重复喷洒。综合防治病虫。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麦田蜘蛛等。要采取选用高产抗病良种,药剂拌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清除田间杂草等农耕农艺措施。改善调节农田小气候,控制小麦贪青徒长,减少小麦病虫害。选用高效低毒对路农药及时防治病虫,控制病虫害发展蔓延,减少农药使用量,促进小麦无公害化栽培。

读者服务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
 
搜索信息
 

 | 首页 | 本馆简介 | 乡村图书室 | 信息检索 | 读者留言 | 联系我们    
禹州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地址:禹州市府东路  
CopyRight © 2012--2025 请使用1024*768 IE5.0以上浏览器阅读本站,以保证最佳浏览效果   
   豫ICP备12007941号  总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