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参考咨询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5期(总第59期)
发布时间:2013/5/21 10:17:03 来源:禹州市图书馆 点击:876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 (总第59期) 2013521

桔梗:整地、播种、育苗、移栽

核心提示: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选地后,每亩施土杂肥或圈肥3000kg,加过磷酸钙和饼肥各50kg或磷酸二铵15kg,匀撒于地内,深耕土壤35cm,整平耙细,做1m宽平畦,长短以地形而定。

   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选地后,每亩施土杂肥或圈肥3000kg,加过磷酸钙和饼肥各50kg或磷酸二铵15kg,匀撒于地内,深耕土壤35cm,整平耙细,做1m宽平畦,长短以地形而定。
   2、繁殖方式
(一)采用种子繁殖:生长期2年。

生产中一般采用直播。桔梗种子细小,千粒重1.5g,发芽率85%,在温度18~25℃、湿度足够的情况下,播后10~15天出苗。

冬播:冬播于11月份~次年1月份。一般采用撒播。播时将种子用潮细沙土拌匀(比例为1盆土拌0.3kg种子)撒于畦面上,用扫帚轻扫一遍,以不见种子为度,稍作震压。翌年春,出苗早齐。
(二)育苗移栽:生长期1年。

  2.1育苗:桔梗育苗移栽一般在4~6月份均可,过早,由于桔梗苗小影响苗的质量,过晚苗大影响移栽,一般亩用种量10~12kg。具体方法:选择土地既不能在高坡也不能在低洼田块,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田块,土地要精耕细作,施足底肥,最好深翻一尺半以上,整好畦面,以利干旱时喷灌水用,而后将桔梗种子拌好细土均匀地撒播,上面稍作震压,覆盖杂草,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0~12天即可出苗,待出齐苗后,选择雨天除去覆盖物,以利幼苗生长。

   2.2移栽:生长期1年。于当年秋冬季至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选择1年生直条桔梗苗,大、小分级,分别栽植。栽植时,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20cm开深25cm的沟,然后将桔梗苗呈75度角斜插沟内,按株距6~8cm,覆土压实,覆土应略高于苗头3cm为度。

葡萄嫁接双根栽培法

核心提示:采用藤稔和巨峰葡萄嫁接,保留藤稔接穗和双根生长,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为生长加快,枝繁叶茂,提早结果,抗病性增强,坐果率提高,丰产稳定。

采用藤稔和巨峰葡萄嫁接,保留藤稔接穗和双根生长,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为生长加快,枝繁叶茂,提早结果,抗病性增强,坐果率提高,丰产稳定。
    1操作方法将藤稔和巨峰葡萄当年小苗(或上年扦插苗)靠近栽植,在开春萌芽后或生长季节进行靠接。方法是:将两苗木离土10厘米以内光滑无节便于操作的部位,各削3厘米长的削面至露出形成层或削到髓心,然后把两个相对应的削面绑缚在一起(可用塑料带绑缚),过1个月,等接穗成活后将巨峰葡萄从愈合部上端剪断除去,保留藤稔苗继续生长,并进行整形修剪。从第二年开始便慢慢进入结果期。
    2优点巨峰葡萄的根系极其发达,即使在地下水位高或多雨的季节里照样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而藤稔葡萄原来的根系仍保持正常的生长能力,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新嫁接苗生长所需的水肥和营养。通过嫁接后藤稔葡萄的优势更得到加强,生长发育加快,果穗、果粒都增大,成熟期比巨峰葡萄早7-10天,抗病性也得到加强,比对照藤稔葡萄增产15%-20%。
    3管理①加强肥水管理。因为新嫁接苗根系特别发达,对水分肥料吸收能力加大,所以为了尽快达到丰产,就要增加施肥和供水量。②及时整枝修剪,结果期疏花疏果,防止贪青晚熟。③重视病虫防治。做好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及透翅蛾等病虫防治。

豌豆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一、“两病一虫”的发生发展规律
    1、白粉病。是由豌豆白粉病病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荚,多始于叶片。叶面初期出现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粉斑,相互连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以后蔓延到茎、荚。严重时,叶片、茎部枯黄,嫩茎干缩。后期白粉层中散出闭囊壳,先为黄色,后为黑色的小点。
    豌豆白粉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多发生在开花结荚期。该病的发生流行同气候及品种抗性有很大关系,昼暖夜凉,多雨露、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发病,但天气干旱时,该病仍可严重发生。
    2、根腐病。由豌豆腐皮镰孢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根部或根茎部,发病植株下部叶片先黄,并向上发展,致全株发黄枯萎,主侧根部分变黑,纵剖病根,维管束变褐色或红褐色,发病严重的其基部缢缩或凹陷变褐,病部皮层腐烂。造成植株矮化,叶小色淡绿,荚数大减或籽粒秕瘦,产量降低,重则开花后大量枯死,致使全田一片枯黄,甚至绝收。
    豌豆根腐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以开花期染病多。该病菌为土传真菌,可经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传播蔓延,发病适温为24-33℃,干旱年份以及连作地发病重。
    3、豆秆黑潜蝇。该虫在我省沿海一带发生严重,并向山区发展,为害多种豆科作物,且世代重叠。以幼虫钻蛀茎秆为害,蛀食髓部和木质部,幼虫成熟后,在茎壁上咬一羽化孔,化蛹羽化。受害植株下部叶片发黄,并向上发展,重者茎中空,叶脱落,植株因水分和养分受阻而逐渐枯死。苗期受害,因养分输送受阻,有机养料累积,刺激细胞增生,造成根茎部肿大,有的会开裂。植株矮化,而且受害植株因长势弱,伤口多,也易染上根腐病。后期受害则造成花、荚、叶过早脱落,产量降低,因受害初期植株外观整体症状同根腐病相似,很多农户误认为根腐病,导致药剂使用错误,无法对症下药而错过防治适期,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二、综合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细荚豌豆比大荚豌豆抗病。
    2、实行轮作。因豌豆根系分泌物对翌年植株根瘤活动及根系生长有影响,故其本身也忌连作。可同非豆科作物如瓜果类或禾本科粮食作物实行轮作。
    3、种子消毒。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温汤浸种即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5h后,再移入50℃温水中浸5min,放入冷水中冷却、晾干、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70%甲基托布津拌种,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混合拌种,并密闭48-72h后播种。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密植,避免在低湿地种植,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可定期喷施芸薹素,提高抗病力。
    5、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拔除病株和被虫为害的植株以及收获后的秸秆和根茬,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和虫源。
    6、化学方法。防治豆秆黑潜蝇应以豌豆苗期作为防治重点,可采用1.8%齐螨素乳油(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安杀宝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灌根或喷雾防治。开花结荚期重点预防根腐病和白粉病,预防根腐病可采用95%绿亨1号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80%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灌根,防治白粉病应在豌豆第一次开花或发病始期喷洒25%叶斑清乳油40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0%世高水悬浮剂2000-3000倍液。每667m2施75L药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若在成株期混发豆秆黑潜蝇和白粉病,可喷洒1.8%齐螨素乳油(阿维菌素)2000倍液加25%叶斑清乳油4000倍液。上述药剂注意轮用与混用。

读者服务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
 
搜索信息
 

 | 首页 | 本馆简介 | 乡村图书室 | 信息检索 | 读者留言 | 联系我们    
禹州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地址:禹州市府东路  
CopyRight © 2012--2025 请使用1024*768 IE5.0以上浏览器阅读本站,以保证最佳浏览效果   
   豫ICP备12007941号  总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