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参考咨询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3期(总第57期)
发布时间:2013/3/25 10:16:15 来源:禹州市图书馆 点击:718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 (总第57期) 2013325

设施大棚茄子两病害的农业防治

核心提示:设施大棚茄子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适宜的暖湿性条件,十分利于灰霉病、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许多菜农在对付两病时只想到了化学防治,而忽视了其他农业措施的先前介入应用,结果出现杀菌剂越用病害越加重。

    设施大棚茄子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适宜的暖湿性条件,十分利于灰霉病、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许多菜农在对付两病时只想到了化学防治,而忽视了其他农业措施的先前介入应用,结果出现杀菌剂越用病害越加重。所以,应在病虫害尚未发生或者轻发生时尽早采取有效农业措施: 

  1、选择无灰霉病、菌核病及烟粉虱发生的田块作为设施大棚搭建地块。

  2、大棚两侧开挖一定深度的排水沟渠,确保大棚区域灌溉及雨季排水通畅。

  3、选择无烟粉虱虫卵的健壮茄子秧苗移栽进大棚,控制棚内茄子移栽密度。

  4、两头棚门及两侧裙边加设防虫网。

  5、进入茄子生长中后期,尤其盛花易感病期,加强大棚通风,降低棚室湿度。

  6、加强棚内巡查,尽早发现漏网之虫(即烟粉虱,包括飞舞着的和停息在叶片上的成虫及茄子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附着的卵、若虫和伪蛹),及时查见灰霉病与菌核病病株。对于烟粉虱成虫,利用其趋黄性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对于附着叶片背面的非成虫则尽量结合整枝摘病、老叶时也一并摘除;对于灰霉病与菌核病的病组织残体尽快清理。在此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摘除的病花、病叶、病枝条(菌核病)、病果、虫叶,不能随手丢弃在大棚设施内,必须随手统一放入塑料袋或者其它可以存放的器皿内,然后全部带出棚外集中焚烧或者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后深度填埋。如果病残体及虫叶仍旧滞留棚内,就会造成病虫再次侵染与危害,达不到预期效果。

防治线虫应注意的事项

核心提示:治很重要,防才是根本。许多菜农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想了解用什么样的药才能治住这样的病或虫,重点还是放在怎样去治。

 1.治很重要,防才是根本。许多菜农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想了解用什么样的药才能治住这样的病或虫,重点还是放在怎样去治。这种防治观点是大多数菜农都存在的,却不去想想怎样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在病虫发生之前应该去做一些什么样的农事操作,切断病虫的传播途径,有意识地恶化病虫的生存繁殖条件,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在线虫防治过程中,更应该重视“防范”的重要作用,重视每一个细小的农事操作环节(借苗、串棚、旋耕)。
    2.根结线虫不能根除。根线虫不能彻底消灭,应该根据实际种植情况,做到早期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综合利用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特别是注意综合利用农业、物理措施,降低投入成本,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增强防治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学药剂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使用,例如健之宝(抑线型),线虫必克、克线丹等药剂,避免选用高剧毒农药,尽快实现蔬菜种植的无公害化和标准化。
    3.线虫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但在蔬菜种植老区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不合理的农业操作措施(串棚、借苗、随意丢弃病株残体、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环境恶化等),扩大了线虫的传播范围,加重了危害程度。
    4.避免选用高剧毒杀线剂。高剧毒杀线剂一般是高毒和高残留的农药,能够造成蔬菜的残留污染,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影响,不符合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要求,在高剧毒杀线剂的使用过程中,造成较大的损失。并且由于线虫生存的特殊环境条件,高剧毒杀线剂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使用高毒、剧毒杀线剂得不偿失。

春大豆三种害虫的综合防治

核心提示:、地老虎。为害本地作物的害虫主要为黄地老虎。 1、为害特点: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主茎木质化后,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造成根部受伤,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水分,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 2、生活习性:1年发生2代,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

一、地老虎。为害本地作物的害虫主要为黄地老虎。

  1、为害特点: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主茎木质化后,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造成根部受伤,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水分,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

  2、生活习性:1年发生2代,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以7-10厘米最多,主要集中在田埂和沟渠堤坡的向阳面5-8厘米土中越冬,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30天。5-6月份为害最重。成虫昼伏夜出,具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卵多散产在地表的枯枝、落叶、根茬及植物近地表1-3厘米处的叶片上,一般灰藜、刺儿菜、田旋花是黄地老虎取食、产卵的标示植物。幼虫3龄以后为害最重。一年中春秋两季为害,但春季为害重于秋季。

   3、防治措施

    ⑴预测预报:对成虫的测报可采取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蛾,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诱蛾量最多的一天为高峰期,向后推20-25天即为2-3龄幼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对幼虫的测报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如定苗前每平方米有幼虫0.5-1头,或定苗后每平方米有幼虫0.1-0.3头,即应防治。气候干旱有利于大发生。

    ⑵农业防治:①选好茬口,前茬不易选玉米地,应与小麦、水稻轮作倒茬。②及时秋翻冬灌,消灭虫源,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杂草。

    ⑶诱杀防治:①黑光灯诱杀成虫。②糖醋液诱杀成虫。

    ⑷化学防治:①喷雾: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较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0-20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喷雾。②毒饵:多在3龄后开始取食时应用,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0.5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均匀拌在切碎的鲜草上,或用90%晶体敌百虫加水2.5-5千克,均匀拌在5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碾碎的棉籽饼(油渣)上,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拌在5千克棉籽饼上,制成的毒饵于傍晚在菜田内每隔一定距离撒成小堆。

    二、苜蓿夜蛾。2004年开始在我区爆发的一种新虫害,常被百姓误认为菜青虫或棉铃虫。

    1、为害特点:幼虫具有暴食性,取食叶片,造成叶片大面积缺刻,也取食花蕾和豆荚。

   2、生活习性:我国北方地区、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月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卵期约7天。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害大豆等。幼龄幼虫有吐丝卷叶习性,在内取食,长大后则不再卷叶,蚕食大量叶片。第1代幼虫7月间入土筑土茧化蛹,成虫于8月羽化产卵,第2代幼虫除食叶外,并大量蛀食豆荚等果实,为害严重,9月间幼虫老熟入土筑土茧化蛹越冬。成虫需吸食花蜜补充营养,并有趋光性。幼龄幼虫受惊有向后逃逸习性,大龄幼虫遇惊扰即弹跳落地。

   3、防治方法:⑴用黑光灯和糖醋盆诱杀成虫。⑵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用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等广谱杀虫剂喷雾防治。

    三、红蜘蛛

    1、为害特点:成、幼、若螨在叶背叶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严重时叶片卷缩、枯焦脱落,严重地块如火烧状。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小,豆粒变小。

    2、生活习性:一般以雌成螨群集于豆田枯叶上、杂草根部或土缝里越冬,每年发生10余代。春季气温回升平均到5-7℃时,越冬雌虫出蛰活动,先在小蓟、蒲公英、车前草等杂草上繁殖,6-7月转到大豆上,在叶背吐丝拉网群集为害,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渐少,6-7月间如遇到连续高温干旱则繁殖快、为害重。最适温度29-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雨水多或增加豆田湿度对红蜘蛛的卵和成、若螨的发育都不利,能使数量下降。耕作粗放、杂草多或生长稀疏田块发生多,常从田边点片发生,再蔓延全田。

   3、防治方法

    ⑴农业防治:清除地头、路边及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螨害能力。⑵生物防治:大豆红蜘蛛的重要天敌有多种草蛉、塔六点蓟马、横纹蓟马及一些瓢虫、长蝽和蜘蛛等,在田间捕食红蜘蛛,对其发生有一定抵制作用。⑶药剂防治:加强虫情检查,控制点片发生阶段。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时,立即点片喷药防治。可选用20%哒嗪硫磷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30%杀螨特乳油、40%水胺硫磷等稀释成1000倍液,每亩喷50千克稀释液;73%克螨特乳油1500倍稀释液,每亩用药液50千克。打药注意喷头朝上,上下喷透,喷匀。根据大豆作物密度大、喷雾难的特点,可用"3911"0.15千克拌沙土每亩20千克撒施于田间熏蒸防治。

读者服务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
 
搜索信息
 

 | 首页 | 本馆简介 | 乡村图书室 | 信息检索 | 读者留言 | 联系我们    
禹州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地址:禹州市府东路  
CopyRight © 2012--2025 请使用1024*768 IE5.0以上浏览器阅读本站,以保证最佳浏览效果   
   豫ICP备12007941号  总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