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参考咨询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12期(总第66期)
发布时间:2013/12/9 10:08:53 来源:禹州市图书馆 点击:806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十二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总第66期)2013129

秋冬季节中药材的管理要点

中药材秋冬季要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基肥每亩用充分腐熟的厩肥2500公斤、复合肥或磷肥30~50公斤,在行间开沟深施,有利于翌年中药材生长,提高产量。1.清园消毒:秋冬季要及时清园,将病虫株、落叶清除,集中烧毁深埋,减少越冬病虫基数,并在病虫危害区撒石灰消毒,全园喷洒石硫合剂进行封园,消灭越冬病虫。2.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木本花果类中药材栽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在其落叶后,要清除病虫枝、细弱枝,修剪枝条,培育丰产树形。修剪量较大的如截干 (平茬)、缩剪可在冬季进行。3.预防冻害:在中药材生长后期、霜降前一个月内适当增施磷、钾肥,促其充分木质化,可增强植株的抗寒性。在霜降前一天灌水,可提高地温,防霜冻。若土壤太干,在土壤结冻前灌一次水,也可防冻害。在寒潮来临前,对珍贵或植株矮小的中药材,可用稻草、麦秸等覆盖,覆盖厚度5厘米左右;对寒冷敏感的木本中药材可进行包扎,并结合根际培土,以防冻害。中药材遭受霜冻危害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扶苗、补苗、补种或改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木本中药材受冻害枯死部分应及时剪除,以促进新梢萌发,恢复树势。

冬季大豆田间管理

    苗期 出苗后及时调查苗情,发现缺苗断垄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或移苗移栽,确保全苗。苗期应在全苗的基础上促早发、育壮苗、促分枝。在没有药剂拌种的地块发生地下害虫为害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0毫升兑水50千克喷施幼苗根部。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花荚期 包括开花和结荚两个时期,水分供应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当田间含水量较大,植株有徒长趋势时,为防止植株徒长,提高成荚率,可喷施多效唑或三碘苯酸钾进行化学调控。一般肥力田块在初花每亩追施尿素5~7.5千克,对增光保荚提高产量效果明显。在土壤肥力较高,植株繁茂的情况下,可不追肥,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

鼓粒期 该阶段的主攻目标是保荚、增粒、促饱满。鼓粒初期,如发现营养不良所致的早衰现象,要及时叶面喷肥。可用0.3%尿素、磷酸二氢钾、钼酸铵水溶液对叶面喷雾,加入0.3%的洗衣粉作展着剂效果更佳。大豆食心幼虫孵化盛期用2%杀螟松粉剂每亩2千克喷粉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施药重点是中上部豆荚。

五种冬贮菠菜方法

    1、普通冻藏法 需要进行冷藏的菠菜一般是夜晚地面上冻,中午又能化冻时采收。采收时带约1.6厘米长的根,清除泥土,整理捆把,每捆2公斤左右,放在阴凉处倒掉露水,待天气转冷时冻藏。贮藏场地应选在遮阴处,整平地面,挖宽深各35厘米的沟,沟间距5~10厘米,将菠菜根朝下摆放入沟,总厚度为25厘米左右。 

    2、通风沟冻藏法 为克服普通冻藏法不能调节温度的缺陷,可采用通风沟冻藏法。沟宽1.5米、深0.5米,顺沟底挖两条宽25厘米左右的通风道,通风道两头相通,通风用架杆横铺一层,将菠菜捆摆在架杆上,覆土与普通冻藏相同。天暖时利用通风道交换外界冷空气,天气转冷后用草把堵塞通风道,开春天气转暖后再逐渐打开。

    3、暖贮藏法 挖宽75厘米、深60厘米的沟,立冬至小雪间起菜,随即将菠菜根朝下摆放沟内,盖上一层甘兰叶,沟顶盖草苫。之后随天气变冷盖草苫,使沟内保持0~2℃。

    4、地上冻藏法 在收获前5~6天,把菠菜场地整平,泼一层水,以保证有土不解冻为宜。贮菜时,先撒些菜叶或树叶铺底,然后把菠菜一捆挨一捆地摆在上面,再在菜的四周用菜叶或枝叶盖好,约有10~12厘米即可。当菠菜内部冻结时,再在上面盖10厘米厚的半干湿沙子,以防叶子失水过多,造成损失。

5、合畦冻藏法 选好菠菜生长健壮的地块及合畦冻藏组合,每个组合三畦,其中左一畦和右一畦为起菜畦,中间一畦为冻藏畦。冻藏前,先用铁揿把冻藏畦菠菜全铲断根系,其深度以入土1.5厘米为宜,全铲时不要弄乱菜株。同种方法,把左右两畦的菠菜铲起,扣盖在中间的冻藏畦上,叶部朝下,根部向上,3个畦子的菠菜合成1畦,贮藏当天,将后畦表面用土埋严,轻拍,使菠菜上下层之间密合,防止寒风进入,气温过低时,再盖一层7~10厘米厚的细土,利用此法可贮到翌年春分。

 冬春菜棚通风换气有学问

    笔者多年从事棚菜生产技术指导,发现即使是多年从事棚菜生产的农民朋友也常常在大棚通风换气技巧方面出现差错,给生产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与农民朋友探讨大棚蔬菜栽培通风换气方面的学问很有必要。冬春季节,种植蔬菜的大棚如何进行通风换气呢? 

    必须明确大棚通风换气的目的是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排出有害气体。正确适宜地把握通风换气技术尤为重要。农民朋友在实际生产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和措施。

    1、温度:大棚通风时必须在棚内的温度高于适宜于具体蔬菜生长的温度时方可进行,以免因放风后室内温度过低对该种蔬菜造成冷害或冻害。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蔬菜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

    2、放风量:大棚通风时要坚持从小到大,由少到多,顺风向放风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调节棚内局部温差,在高温处要相对早通风,放较大风口;在低温处要相对晚放风,放小风口。关闭放风口时则应该由大到小,由多到少逐步进行。另外通风换气时应防止冷风直接吹向棚内蔬菜植株,导致温度忽高忽低,造成蔬菜叶片和幼果遭受冷冻伤害。

    3、通风换气的时间要求:放风换气的目的是排湿和降温,满足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需求。因此,通风换气的时间一般应在棚内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较大,光合作用加快时进行,也就是说在晴天的上午揭帘后1—2小时开始进行。另外,在浇水施肥或喷洒农药后,由于湿度增大,也应短时通风。而在阴雪天气,当室内相对湿度大,二氧化碳出现亏缺及有害气体积累的情况下,也应该进行短时间揭帘放小风,以满足蔬菜对二氧化碳的需求。另外也能降低植株体内养分消耗,提高植株抗寒能力。如遇到久阴突晴时,要对棚外覆盖物进行间隔揭帘,放风量要小,以防光照过强,蒸腾加剧,造成蔬菜失水萎蔫。

总之,冬春季节,栽培棚菜通风换气的学问应综合应用,积累经验,有必要经常与农技人员进行咨询和交流。 

小麦冬季黄苗的防治

    小麦正常幼苗长至3-5叶时,在冬季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苗。根据田间调查,导致小麦苗黄的主要因素是水、肥、酸、碱不协调和受病害的影响而造成,应加以防治。 

    1、对土壤含水量过高的渍水田,小麦根系呼吸困难造成的黄苗,采取理沟排水,中耕松土,结合每亩撒施草木灰60公斤,促生长发育。

    2、因播种墒情不好,土壤水分不足,出苗不整齐,生长发育不好而导致麦苗发黄,主要采用因土制宜。合理灌溉。

    3、因缺乏肥料营养而导致苗黄,必须及时补施氮磷钾肥料,每亩施用15公斤尿素对稀粪水浇施,同时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5公斤,对水叶面喷施1~2次,促使麦苗及时转色。

    4、对土壤偏酸和缺乏微量元素而造成的黄苗,每亩用生石灰25公斤,对水1200公斤灌根,也可用铂酸铵20克兑水70公斤叶面喷雾。

    5、对粘重板结的盐碱地黄苗,每亩用过磷酸钙20~30公斤,对水40公斤浸泡5小时,再用60公斤水稀释,取清液灌根。也可用稀粪水加醋每亩2公斤追施。

    6、对叶锈病和条锈病为害的黄苗,要及时采用粉锈宁对水喷雾防治,控制麦苗发黄。

    7、对红蜘蛛和麦蚜虫为害而造成的黄苗,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加灰蚜粉剂配制混合液,进行针对性喷雾防治,其防治效果较好。

读者服务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
 
搜索信息
 

 | 首页 | 本馆简介 | 乡村图书室 | 信息检索 | 读者留言 | 联系我们    
禹州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地址:禹州市府东路  
CopyRight © 2012--2025 请使用1024*768 IE5.0以上浏览器阅读本站,以保证最佳浏览效果   
   豫ICP备12007941号  总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