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四期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 (总第58期) 2013年4月22日
地膜春花生备播六要点
核心提示:地膜春花生在冀中南和冀东等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较大,也是花生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栽培模式。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花生可以实现提早播种,提高产量,及早上市,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效益。
地膜春花生在冀中南和冀东等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较大,也是花生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栽培模式。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花生可以实现提早播种,提高产量,及早上市,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效益。下面,介绍一下地膜春花生在播种前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选择肥力较好的土壤 花生是一种耐干旱、耐瘠薄的油料作物,尤其喜欢通透性好、昼夜温差大的沙土壤,但是纯沙性土壤肥力低、保水能力差,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而地膜春花生产量高,对肥料的需求量更大,为较大幅度地提高花生产量,种植地膜春花生应当选择土质较为肥沃、理化性状好、通透性好的壤土地。
2、选择大果型品种 地膜覆盖能够提升花生根系所在土壤的温度、保墒能力和肥料利用率。花生根系发达,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高,所以花生增产较为显著。为提高种植效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春花生应当选择增产潜力较大、产量较高、抗病性强的大果型的品种,如冀花2号、冀花6号、唐花10号、花育18等。
3、做到适时播种 生产上常会遇到两种误区,一种是随意提早播期,另一种是延迟播期。地膜花生播期过早,因早春气温不稳,甚至出现倒春寒、寒潮,会对早播的花生带来很大的威胁。轻的缺苗断垄,严重的毁茬。延迟播期,地膜覆盖的作用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上市期相应推迟,会影响到种植户的收益。生产实践证明,地膜春花生的播期早于露地春花生半月左右,在冀中南地区一般在4月15~20日为宜,冀东地区相应延迟一周。
4、做到均衡施肥 花生是一种高产的油料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因为其本身具有固氮作用,对氮肥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对磷、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地膜春花生要实现高产,一定要保障充足的肥料供应,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有机肥全部做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硫酸钾型复合肥30公斤,一次性施入。增施钙肥可以有效预防烂果病和黑膏药斑,每亩地增施50公斤过磷酸钙磷肥。增施硼肥和锌肥各1公斤能明显提高坐果率,提高荚果饱满度。
5、晚剥壳,药剂拌种 花生种子剥壳过早容易导致种子质量下降,种子失去外壳的保护,会吸收空气中的不良气体和有害物质,活性大大降低。花生种子在播种前半月剥壳为好,将剥完壳的种子盛放在编织袋中,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贮藏。在播种前3~5天,选择晴朗天气的中午前后,在泥土地或水泥地上铺设报纸,将花生种子摊到上面暴晒3~5个小时。将爆晒后的种子挑选分级,拣出病粒、残粒、发芽粒。之后,选用适乐时拌种,以有效预防茎腐病和根腐病。
6、掌握适宜密度 地膜春花生栽培密度不宜偏小也不宜过大,偏小会影响产量,过大单株结果率下降,浪费种子,降低产量。先起埂,埂基部宽85~90厘米,顶部宽50~55厘米,高10~12厘米。生产上一般常采用一膜双行的栽培模式,行距掌握在30厘米,株距15~18厘米,亩密度为1万穴左右,每穴两粒,亩用种量16公斤左右。
怎样降低果树栽培成本
核心提示:提高果树栽培的效益,一方面是通过丰产、优质、改进包装等途径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合理配置果园内生产要素,在不影响产量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提高果树栽培的效益,一方面是通过丰产、优质、改进包装等途径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合理配置果园内生产要素,在不影响产量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主要途径如下:
1、简化树体结构,减少修剪用工 如过去苹果普遍应用的主干疏层形树体结构,修剪操作繁琐且难以被广大果农掌握。但随着矮化密植果园的推行,所采用的细长纺缍形、改良自由纺缍形树体结构则大为简化,修剪中仅用拉枝、疏枝等修剪法,基本不用短截,大大减轻了修剪的作业量,并易于被果农掌握。
2、改进病虫防治方式,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 如用各种诱杀剂杀灭害虫,只需将诱杀剂罐挂在树上加少量杀虫剂即可;建造良好的果园生态,使果园内生物群落保持动态平衡,即可控制病虫害发生;准确测报病虫,不达防治指标不进行喷药防治;通过科学地栽培措施或抗病虫品种、基因技术,增强果树抵御能力等,均可减少乃至取代喷药防治,节省药费及人工机械等费用。
3、推广果园生草,实行土壤免耕 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种植对果树有益的草种,世界发达国家已普及50多年,普及率达90%以上。目前主导草种为白三叶,能迅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成坪后每年固定的氮素相当于23-30千克尿素,可满足多数果树对氮肥的大部分需求,既减少了施肥费用及用工费用,又免除了土壤耕作的繁重劳动。白三叶草本身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优质饲料,可以吸引大量蜜蜂入园为果树授粉,促进坐果,又能饲养畜禽、增加收益;也是改良盐碱性土壤的极佳生物措施,同时能降解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以免对果树造成侵害。
白手起家蝎子养殖 教你如何致富
蝎子从我国人工养蝎的发展历史来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除少量蝎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外,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全蝎常用来治疗惊痫、风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掣等。蝎毒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有一定疗效。蝎子营养价值丰富,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100多种。“油炸全蝎”出现在许多宴席上。此外,随医学的发展,蝎毒的作用被广泛认识,蝎毒比黄金还贵,每千克约15万元。多年来,蝎子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蝎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市场价格急剧攀升。
蜈蚣更具有败毒抗癌、息风解痉、退炎治疮、止痉作用、抗真菌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多种神奇作用。根本上不亚于全蝎的药效作用。蝎子、蜈蚣的适应性强,易于养殖的特点又让此行业变得炙手可热。
面对蝎子、蜈蚣这两种具有多种神奇功能并造成了强大市场需求的特种经济动物,武汉金鑫创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投资人,创业者提供了白手起家的致富机会。金鑫创富通过对蝎子生活规律的探索,在培育种蝎时,利用本地蝎与西域藏蝎进行生物杂交,培育出新一代优良种蝎“金鑫6号”,种蝎个体大、繁殖快、成活率高、抵抗力强、耐高温、耐寒等特点。养殖几乎不存在经营风险,即使是老、弱、残、伤或是挤压而死等淘汰下来的蝎子仍可入药,死活一样价钱,不影响利用价值;养蝎占地面积小,利用闲房、阳台、墙角或简易温棚即可养殖,也可立体养殖;繁殖速度快,产仔多,每胎可产 40-60 只,每年能产2―3胎;养殖劳动强度低,技术成熟,易学易懂,不受文化成度高低限制,是一桩短、平、快能长期从事的特种养殖致富项目,一次投资,常年受益。
武汉金鑫创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手下多名优秀生物科学技术工作者共同培育的“科院1号”以及“八峰8号”蜈蚣会为投资人在特种养殖市场开拓出一片新道路。通过优选纯化技术手段,利用生物基因改良工程终于培育出新一代品种“科院1号”。该品种饲养简单,性情温顺,适应能力强,生长快,繁殖率高,药用价值更好。金鑫创富研发的金头蜈蚣良种“八峰8号”,经济效益十分丰厚,该虫生活习性简单,适宜各地气候,食性广,喂养成本低,生长快,繁殖率高。养殖技术简单易学,劳动强度小,专业化养殖和业余时间养殖均可,适合家庭养殖或规模化养殖。金鑫创富长期和养殖户合作,四季收购蜈蚣商品虫,保底回收(不低于2.0元每条),现金结算。养殖户蜈蚣母种繁殖基因退化后,由公司免费更换。
武汉金鑫创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依靠周期短,利润回报高;为投资人指定市场,不用担心销路;规模可大可小,可以产业化运作;本小利大、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等特点,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头人。
武汉金鑫创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质量的售后服务,技术追踪,收购合同,都将是投资人老不操心的根本保障。白手起家不是传说,金鑫创富特种养殖带领你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