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参考咨询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7期 (总第49期)
发布时间:2012/7/22 8:51:28 来源:禹州市图书馆 点击:1256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 (总第49期) 2012731

一、如何才能在炎炎夏季储存好中草药?

夏季气候炎热,高温多雨,很容易让中草药变质发霉。如何才能在炎炎夏季储存好中草药?这是非常有讲究的。

降温防“中暑” 有些中药“怕热”,应该特别注意阴凉保存,如人参、西洋参等含有挥发油,遇到高温容易泛油,因此,大多数含有挥发油的中草药需要低温保存,防止“中暑”。另外,阿胶也需要降温保存。

密闭防串味 一些中草药容易串味道,在夏季更容易发生,所以应该防止串味。可以将药品盛放在洗干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盖严瓶盖,用蜡转圈滴在瓶口处封严。如麝香、番红花等需要蜡封,其它的如松香、丁香、细辛、独活、八角茴香、小茴香、乳香、樟脑、薄荷、冰片、没药、藿香、白胡椒、徐长卿、安息香、降香、沉香、砂仁、桂枝、木香、肉桂、白芷等具有特殊气味、又极怕串味儿的药,需要密闭起来后,再放到冰箱中冷藏。

干燥防潮 对某些易生虫蛀或容易受潮发油的药物,如前胡羌活、独活、甘遂、当归等,必须经常检查,以防霉蛀变质,这些药物一般需要干燥储存,防止受潮变质。芳香性药物及花类如月季花、菊花、金银花等,须放在石灰瓮内,以防受潮霉烂变质。种子类药物要防虫鼠。动物药及脏器组织如胎盘、蜈蚣、乌梢蛇、蕲蛇、地鳖虫等,在烘干后,应放在贮有石灰的缸中,以保持干燥;并放在冷暗干燥的地方,以防虫蛀或腐烂。 

    二、中药能储存多长时间?

    常用的中药简单地可分为饮片和中成药。饮片即是常说的“草药”,如人参、天麻、冬虫夏草、燕窝等等。这些名贵的草药,在医院、药店、超市等处都有销售,我们无论是从何处购置,都要注意药材的保管。

    家庭药品保存时主要是为避免霉变、虫蛀,一般药品适合在阴凉、干燥、避光处存放。如珍贵药品在较短时间内服用不完,最好分成若干份后将其密封保存。

    教您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将药品盛放在洗干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盖严瓶盖,用蜡转圈滴在瓶口处封严就行了。如麝香、番红花等有挥发性成分并具有特殊气味、又极怕串味儿的药,密封起来后,再放到冰箱中冷藏,就不会散味儿了,而且这样保存还可以起到防虫的作用。对于像鹿茸等容易虫蛀的药,可以用少量当年的花椒跟它放一起,这种方法是很管用的。

   在中成药的说明书上多数都注明有效期、失效期,如果没有注明期限,使用时要注意包装完好,如果发现已经发霉或变质就不能用了。

    糖浆、口服液、合剂等易霉发酵的药品,服用时首先注意液体的澄明度、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有否酸败气味,如果发现问题就不能服用了。另外在开瓶后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最好置于冰箱中,但也不宜长期贮存。出现以下情况都不能服用:如散剂、冲剂、颗粒剂出现了结块、变硬、变色;片剂、糖衣片出现发霉、变色、裂开;蜜丸出现干硬、开裂、发霉。

家庭存放药品时,标签、说明书一定要和药品放在一起,打开后不要随便丢失。液体类药最好是服用多少取多少,不要将倒多的剩余药液倒回瓶中,更不宜直接嘴对瓶口服用。

三、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进、存、销管理制度  

1)为加强中药饮片经营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安全、准确地经营中药饮片,杜绝销售假药、劣药,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2)中药饮片购进管理:

①所购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法药品;

②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应有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③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④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

3)中药饮片验收管理;

①验收员应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的中药饮片进行逐批验收;

②验收时应同时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③验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

④验收应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记载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⑤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⑥对特殊管理的中药饮片,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四、中草药储存时间:草本植物两年,木本植物四年  

不少常喝中药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大医院中药房或老字号的药铺抓药,煎出的药汤往往汤汁浓厚、药效好;一些在其他地方抓的药却是清汤寡水、药味不足。这样的“感觉”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记者专门就此请教了我省著名中医、原大同中医院院长郭腾,他的答复是:并非心理作用,确实事出有因。从药学角度看,中草药的保质期与质地、贮藏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中草药保质期差异较大,有的药材存放的时间越久越好,而有的则越新鲜越好,大多数中药材在一定时间内只要符合贮藏条件,可以保持质量及疗效。同一种药材,因产地不同,质量也可能大相径庭——宁夏的枸杞就比川滇的好;云、贵、粤都产砂仁,最道地的是阳春的;采摘季节不同也对质量有影响,冬天麻、春防风就属最上乘,黄芪、生地、山药、白芍、丹皮等,则以秋收最佳。如果抓同样一张药方,疗效不同,问题也可能就出在药材上。中草药储存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及储存条件而定。一般来说,草本植物不超过两年,木本植物不超过四年,矿物质不超过十年。

五、中药的储存与季节的关系

 中药是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大事。而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性质复杂。它的储存与季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有重要关系。

中药的贮藏及养护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必须根据中药的品种、存量、季节及设备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药贮藏与养护,确保药品的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药储存与季节的关系。

、中药饮片在贮藏过程中时出现变质的原因

1、霉变 

霉变又称发霉,是指中药受潮后在温度、湿度影响下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霉菌,继而使中药霉烂变质的现象。许多药材都含有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给霉菌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党参、黄芪等。霉菌生长和繁殖的适宜温度(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此外,霉菌的繁殖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当外界湿度较大时,霉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继而导致中药出现霉变现象。

2、虫蛀  

虫蛀即害虫侵入中药组织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虫蛀不仅影响饮片的外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疗效,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易遭虫蛀的中药大多含有脂肪油、淀粉、糖类和蛋白质类等成份,如当归、天麻等。同时在贮藏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当,外界害虫侵入或未能将已被虫的排泄物污染的药材及时剔除,因而致使库房内其他中药饮片遭受虫蛀。

3、泛油   

指中药饮片中所含挥发油、脂肪油、黏液质、糖类等成份,在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其表面出现油润、发软、发黏、颜色变鲜,出现泛油和酸败等现象,如天冬、玉竹、杏仁等。泛油已改变了原有物质的成份,影响了应有的治疗功效。

 4、变色

 各种中药都具有其固有的色泽,色泽不仅是中药外表性状鉴别的标志,也是中药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药的变色是指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保管养护不当而引起中药自身故有色泽改变的现象。变色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不很稳定(如含有酚羟基成份),或由于酶的作用而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反应而产生新的有色物质,使中药变色。

、季节对中药材贮藏的影响

 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不同,而造成中药种种变质现象的原因,都与库房的温度、湿度、空气、日光照射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注意研究广东本地季节对中药材贮藏的影响。

1、春天、秋天阴雨潮湿

春天、秋天阴雨潮湿,中药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和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药物的含水量为10%15%左右,如果因贮藏条件不善,包装不好,逐渐吸收空气的水分,会使其含水量增加,若空气相对湿度在70%,中药的绝对含水量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中药的含水量就会随之增加,含糖质多的中药,如糖人参及蜜制品,会因吸潮发软发霉乃至虫蛀,盐制药物(盐附子等)及钠盐类的矿物药(如芒硝等)会潮解溶化。

2、夏天、冬天气候干燥

夏天、冬天气候干燥,若湿度在60%以下时,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即显著降低,中药的含水量也会减少,含结晶水的药物则易风化(失去结晶水)。风化是指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风吹后,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形成粉状现象。如月石、芒硝等。风化了的中药,其药性也随之有所改变。

 3、春、冬季温度低

 春、冬季温度低,经现代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所含的成份一般在5℃以上不超过20℃的常温下比较稳定,利于贮藏。若温度偏低,对某些新鲜药材就会产生不良影响。且温度在0℃以下时,某些鲜活中药(如鲜姜、鲜石斛等)所含水分就会结冰,细胞壁及内容物受到机械损伤,引起局部细胞坏死。某些液体制剂的中成药则会变稠增大浓度,产生沉淀,甚至凝固。

4、夏、秋季温度高

夏、秋季温度高,在植物药材中,广泛存在着挥发油。特别是在伞形科、唇形科、樟科、姜科等植物中含量丰富。如白芷、肉桂、当归、薄荷、川芎、细辛等。含挥发油的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浓郁气味。药材本身的气味,是成份使然。大多数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成分。虽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逐渐挥发。但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挥发油的挥发速度加快,使芳香气味减退或消失,药性受到严重影响而致临床疗效降低。某些药材含有油脂。油脂是脂肪油和脂肪的简称,分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两大类。果实和种子类药材多含有植物性油脂,如桃仁、杏仁等,受潮热后易泛油。哈士蟆油(田鸡油)、蛤蚧等药材含有动物性油脂。在温度35℃以上时就会因受热引起游离脂肪酸的增多,油脂呈现酸性反应,即所谓“酸败”现象。枸杞子、车前子、瓜蒌等含糖类和粘液质的饮片,在温度达到30℃以上时容易出现霉变、虫蛀、泛油和变色等现象。温度高达35℃以上,胶类、树脂类饮片如乳香、阿胶等,容易软化而粘结成块。温度在2025℃时,害虫和霉菌也易孳生繁殖,饮片容易虫蛀和霉变。

此外在季节更替时,温度的骤升、骤降对重要的储藏也是十分有害的。含有较多水分的如红枣、天冬在凉爽的库房内可以安全保管,如温度骤然上升,即可在2周内开始变质。某些药材如木香、荆芥等所含成份还可在温度升高时容易损失。冰片是易升华类的药物,保存不当极易在温热气候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慢慢溶化,造成贮存和配方困难。

、对季节影响中药材贮藏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需建立一套温湿度管理制度及防护措施。并根据不同季节及饮片的不同特性确定重点养护的品种。对中药饮片采取分类、分库、分容器和分别方法保管。首先贮存中药材,必须保持库房的通风、阴凉、干燥及宽敞。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将室温严格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对含挥发油较多的饮片如白芷、肉桂、当归、木香、川芎、薄荷、荆芥、细辛等,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对含糖分及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天冬、党参等,宜放于通风干燥处。花类药材如款冬花、菊花、红花等需防潮、避光,置阴凉干燥处贮藏。有些含糖质多的果实,如枸杞子、大枣宜置阴凉、干燥处加盖密封贮藏。动物类药材如地龙、乌蛸蛇等选择干燥、避光、低温的环境贮藏养护。茎、皮类药材采收加工、贮藏不善时,均易发生“走气”、虫蛀等变异现象,应依不同情况加以合理地保管养护。少数贵重药品如人参、冬虫夏草等若能采用无菌真空密封最好,多采用冷藏养护,单独存放,专人管理。还可以用远红外加热干燥方法养护中药。其工作原理是被干燥饮片放入干燥箱后,被干燥物体的分子吸收由电能转变来的远红外线后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或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之目的。例如将大枣、全蝎放在远红外干燥箱内,温度控制在3040,48h烘烤,既具有较高的杀菌、杀虫、灭卵能力,又可做到表里同时干燥,提高药材质量,利于贮存。

读者服务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
 
搜索信息
 

 | 首页 | 本馆简介 | 乡村图书室 | 信息检索 | 读者留言 | 联系我们    
禹州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地址:禹州市府东路  
CopyRight © 2012--2025 请使用1024*768 IE5.0以上浏览器阅读本站,以保证最佳浏览效果   
   豫ICP备12007941号  总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