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5期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总第95期)
2016年5月16日
吡虫啉使用方法最强攻略
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
主要用于防治蚜虫、蓟马、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鳞翅目、双翅目的一些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比如潜叶蝇、潜叶蛾、黄曲条跳甲、种蝇等害虫。
适用于蔬菜、烟草、果树等作物。
安全间隔期20天。
吡虫啉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持效期长,无抗性问题,而且对有益昆虫毒性低,对环境安全,是无公害生产的首选良药。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
使用方法:
主要含量与剂型 5%乳油、5%片剂、1 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70%水分散粒剂、200克/升可溶液剂、350克/升悬浮剂、600克/升悬浮种衣剂、70%湿拌种剂等。
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吡虫啉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安全间隔期20天。
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神农2.1%灭蟑螂胶饵。
由于吡虫啉最近几年的连续使用,造成了很高的抗性,在水稻上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
2.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
3.适期用药,收获前一周禁止用药。
4.如不慎食用,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5. 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1、疾病方面
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遇产蛋下降综合征侵袭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产蛋急剧下降和蛋壳变薄,畸形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的幅度通常会达10%左右,严重的会达到50%左右。另外,病毒性疾病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鸡痘,淋巴白血病,禽流感等,还有各种细菌性疾病,霉形体以及寄生虫病都会引起产率下降。 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的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细菌性疾病的防制应侧重于净化,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诊断并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饲料方面
①蛋白能量比例失调,经常更换饲料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 例如:饲料中加入很高比例的棉籽饼;熟豆饼突然更换生豆饼;进口鱼粉突然更换国产鱼粉使用了假豆粕,劣质鱼粉,假氨基酸等,都会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鸡群产蛋下降。
②饲料发霉变质或放置时间过长 遇有阴雨天气,原料或饲料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易淋湿或吸湿结块,发生霉变。另外,饲料加工结束后均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里,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很容易发生分解失效,同时其它原料也容易发生霉变,这样势必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③饲料加工管理不完善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量过剩或不足,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有时由于机组出现故障,使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这样饲料的适口性大大变差,鸡只不愿采食,营养达不到需求量,从而导致产蛋下降。 因此,在饲料方面,应首先科学配制饲料,保证产蛋鸡的营养需要。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保证原料品种丰富、稳定,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此外,应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饲料中钙比例应适当,变更饲料应有3-5d的过渡期,防止鸡群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产蛋下降。
3、饲养管理方面
①供料不足 有的客户给料时虽然加到了标准料量,但由于没有考虑饲料能量水平、环境变化、鸡群开产时体重大小等,往往造成料量供给不足。有的由于人为原因计算料量或称料不足失误,也会引起少给料。另外,新老工人交换或一次喂料过多、过满等,使饲料浪费较多,均能引起鸡群采食量不足,产蛋量下降。
②供水不足 当停电时,饲养人员忘记打开饮水阀门;水压低、供不上水;水线堵塞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均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产蛋量下降,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对鸡的危害更加严重。
③温度的变化 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为10-25度。温度过低,特别是初冬时,寒流突至,鸡群受冷风刺激引起脱羽,进而停产。温度过高,特别是炎热夏季的连续高温,使鸡只采食量锐减,营养达不到需要,引起产蛋下降。另外,一天之内的温差不应超过8度,否则也会影响鸡群产量的变化。
④光照不合理 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停电时间较长,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然缩短。有时由于饲养人员的疏忽忘记关灯,光照时间猛增。另外,只注重光照时间而忽视光照强度,灯泡(管)长时间不擦,光强度减弱,这些均能导致产蛋鸡生理机能紊乱,影响了产蛋性能的正常发挥。
⑤通风不良 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或遇冬季为了保暖关闭所有通风口,致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不仅影响产蛋量还可诱发呼吸道疾病。另外,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如不加大通风量,就会引起产蛋鸡中暑。
⑥免疫、用药不当 产蛋期接种疫苗或连续数日投土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或驱虫药,由于应激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会抑制产蛋量的上升,同时,如果饮水中消毒剂的浓度过大,也会使鸡群发生中毒反应,致使产蛋量急剧下降。
⑦应激因素 飞鸟及老鼠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应激。同时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在舍内外造成大的响动、强光忽然照射,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下降。 在饲养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人员,尽量保持饲养人员的稳定。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鸡舍尽量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防暑,注意通风换气,严格消毒措施,加强光照管理,使光照保持在16-17小时,不随意增减。防止人为惊吓,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以保证产蛋鸡体况良好,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羔羊成活率低的原因
1、补奶随意,羔羊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农户养羊常见母羊产后体质瘦弱,补料催奶不及时;母羊初产或母羊配种年龄过早,乳房发育不良;母羊产后患病未能及时治疗;部分高产母羊一胎产羔过多以及部分养殖户忽视对羔羊的喂养和管理,导致羔羊补奶随意,羔羊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造成体质瘦弱。一旦染病或遇天气突变,羔羊极易冻饿死亡。
2、 羔羊与成年羊混牧混圈,导致意外事故增多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设立独立的羔羊圈;深秋、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产羔时缺少防寒保暖设备和保温措施;没有组织单独的羔羊群,有些仅能初步适应放牧的羔羊即随大群羊远牧;由于羔羊与成年羊混牧混圈,导致哺乳母羊和羔羊的饲草和精料被其它羊分抢;拥挤、卫生状况恶化、低温、潮湿、远牧等,无一不影响和威胁临产母羊、哺乳母羊和低龄羔羊的健康。同时,成年羊与羔羊混牧混圈的饲养环境,也给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3、补草补料不及时,导致羔羊掉膘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养殖户过分地依赖放牧采食。进入冬春枯草季节,随着羔羊体重的增加,生长速度的增快,羔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会逐渐增加,有些羔羊还处于断奶期,仅靠单纯的放牧远远满足不了羔羊生长发育的需要。如饲草饲料贮备不足,补草补料不及时,或羔羊与成年羊混圈,补喂羔羊的饲草饲料被其它成年羊和体质强壮的羊哄抢,即会导致羔羊普遍掉膘,如遇风、雨(雪)天气,很容易危及部分弱、幼、病羊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