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一期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总第91期)
2016年1月13日
今年麦田怎样管理
立春节气一过,气温会逐渐回升,我省小麦从南至北将陆续进入返青期。小麦返青后应加强春季管理,怎样管理?
据省气象局统计,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月17日,我省麦区气温较常年偏高0.5~2℃。因此,今年在冀中南麦区小麦越冬迹象不明显,基本是带绿越冬、叶片没有干尖,主体麦田无冻害、死苗。
省农业厅汇总田间调查结果,今年小麦苗情长势均衡一致,群体合理,冀中南麦区亩茎数在75万~90万之间,冀中北麦区亩茎数在70万~76万之间;个体发育较好,麦苗为5叶1心至6叶阶段,单株分蘖2~3个,全省一二类苗面积占麦田总面积的92%。
但这种气候也给小麦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一是增加病虫越冬基数。冬季虽有几次寒冷天气过程,但时间较短,气温整体偏高,病虫越冬基数较大,将有偏重发生的趋势。二是病害发生较早。冬季雾霾天较多,受低温寡照天气的影响,部分麦田的根腐病、茎腐病提前发生。三是春季杂草可能暴发。去年,麦田入冬较早,大多数麦田冬前没有来得及进行杂草秋治,导致麦田杂草基数较高,给春季杂草除治带来压力。四是部分麦田可能发生旺长趋势。对于秋季播种早、播种量大的麦田,有可能出现旺长,增加田间管理难度。五是部分田块失墒较重。很多地块没有形成冻土层,冬季降水量少,随着气温升高,会加快土壤失墒。另外,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是否出现“倒春寒”、干旱等不利天气。鉴于此,今年小麦田间管理不能放松,要咬住各个关键环节,提早备好药械,关注病虫情发展,因田因苗加强管理。
搞好镇压,是春季田间管理的首要措施。镇压可塌实土壤、弥补裂缝,尤其是对秸秆还田的麦田效果更好;镇压能提墒保墒增温,促进麦苗返青;镇压可控制旺长、调整群体结构。镇压通常采用凸凹面镇压器镇压,镇压时间宜早不宜晚。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机械锄划,达到提温保墒的效果。
做好病虫害防治,是贯穿春季管理的重要措施。加强田间监测,一旦出现病情要见点打片、见片打面,控制发病中心,严防大面积流行。防治时,使用低毒或生物农药,要有足够的药液,喷严打透,提高防治效果。
巧施肥水,是体现绿色管理不可忽视的措施。在满足麦苗生长所需营养的前提下,尽量少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控制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在浇水上,要根据节水品种的需水要求,结合追肥,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这些要求,要采用配方施肥,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杜绝“大肥大水”做法。
因地制宜,是田间管理的灵活措施。在田间管理上要打破常规,采用灵活措施,如发生“倒春寒”“干旱少雨”等天气后,要针对其展开相应的施救措施,夺取小麦大丰收。
如何让春栽马铃薯早上市
在冀中南地区,马铃薯春季栽培,关键是提早上市,才能实现高效益,利用塑料大棚或温室种植马铃薯,可以在五一节前后上市,省工省力、技术简便、投资相对较少,不失为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途径。
一、选好品种和种薯
在品种选择上,宜选用结薯集中、植株分枝少、株型直立、高产、早熟品种,如荷兰7、荷兰15、克新4号、克新13、京大白等都可以选择。在种薯选择上,严格选择脱毒种薯,尽量使用繁殖代数少的良种,从信誉好的种薯公司进种,每亩准备种薯165公斤左右。
二、大棚整好地
准备好大棚并及时整好地,大棚应提前扣好,老棚前茬应不是茄科、十字花科作物,最好冬前整好地,最晚要在播种前20天整地,整地前根据墒情,提前造墒,然后每亩撒施5000公斤土杂肥,利用翻耕犁深耕20厘米以上,然后,每亩用高品质有机肥(含菌肥)100~20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18-7-20)100公斤,撒施后旋耕整平土地。在播种前开沟,用辛硫磷顺沟撒施,然后再起垄。
三、种薯处理
播前20天进行种薯处理,按照消毒、切块、催芽三程序进行,切块前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一般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块重25克左右。切好后切块用草木灰干拌,或用多菌灵200倍液浸种,切块后在保温的室内,底层铺5厘米厚的细沙土,然后薯块芽眼朝上依次排摆,并尽量做到上齐下不齐,摆后覆5厘米厚的细沙,按上述摆种方法依次排好第二层、第三层薯块。最后一层上覆5厘米厚细沙,上面覆盖草苫。温度保持在15℃~25℃,催芽床土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散碎为宜。催芽在暗光条件下进行,时间为20天。待薯块芽长1~2厘米时,将薯块取出移至10℃~15℃有散射光的室内摊晾,摊晾时底部最好铺一层湿沙土。借助低温和散射光控制顶芽生长,促进侧芽大量萌发。然后等待播种。
四、科学播种
当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过早如遇恶劣天气会影响到棚温,过晚不能起到大棚提早栽培的作用。播种采用高垄,增加透气,播后覆膜,必要时加盖内膜或搭建小拱棚,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早出苗。行距60厘米左右,株距18厘米左右。
五、田间管理
在幼苗拱土顶膜时扎眼放苗,同时将孔用湿土盖严,以防漏风。在马铃薯幼苗出齐后灌1次水,促进幼苗生长。从播种到出苗20天左右,保持白天16℃~20℃,夜间12℃~15℃。马铃薯发棵阶段以通风降温为主,以保证棚内地温保持在16℃~18℃,气温达到20℃时,上午9时开始打开棚膜通风,下午3点左右闭风。4月份,当外界气温白天在20℃以上,夜间在12℃以上时,进行昼夜全揭膜通风。温度低时仍盖膜。生育期间经常用竹竿震动棚膜,使膜上水滴落地,增加膜的透光性。
出苗后、团棵期、封顶后分别各浇水一次,薯块膨大期浇两水。封顶水和膨大水根据生长势,可每亩随水追施高钾冲施肥15~20公斤。浇水不要漫过垄顶,保持土壤通气性,促进薯块膨大。团棵期喷施天然芸苔素1次。当植株现蕾时揭膜、覆土。
如果植株有徒长现象,可以手工控旺:第一次开花时,用竹竿水平方向打掉花絮,第二次开花时,用竹竿上下方向打掉花絮,同时打破上部主茎生长点,也可喷施1~2次多效唑。此外,可用磷酸二氢钾50克+白砂糖50克+优果钙100克+代森锌50克+水15公斤喷雾,促进薯块膨大。
六、适时收获
春大棚马铃薯生育期较短,一般在5月上中旬马铃薯块茎直径达5~6厘米以上要及时收获。为减少商品薯水分、营养的损失,应避光贮藏。
桃无公害周年管理简历
11月至2月
休眠期
1、整形: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定于高度约60厘米左右,其后选留顶部生长健壮、长势相仿的3—4枝新梢,培养为主枝,修剪时在主枝饱满芽处短截,剪口留外芽。主枝开张角度为50°—60°,每主枝上培养1—2个副主枝。
2、修剪:一般采取短截、疏枝、缓放、拉枝、撑枝等方式,因树修剪,使各级骨干枝主次分明,从属明确。主要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背上立生枝、病虫枯死枝、细弱干枯枝等,对下垂、年老衰弱骨干枝要及时回缩复壮更新。
3、清园:清除果园内杂草和修剪留下的病虫枝集中烧毁,然后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喷布树冠1—2次。
3月
萌芽期 花期
1、花前复剪:是对冬季修剪的补充,作少量的疏剪和短截。疏剪过密枝,短截花量过多枝。
2、保花保果:⑴人工授粉:用于缺乏花粉的品种和在花期天气不良的年份。采集花粉自然风干后,混合淀粉或滑石粉3—4倍授于柱头上。长果枝授6—8朵,中果枝3—4,短果枝2—3朵。⑵喷施微肥:在花期和幼果期,喷0.2—0.3%的硼砂+0.3—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液2—3次保花。
3、疏花:⑴人工疏花:结合人工授粉,可疏掉1/2—2/3的花。⑵在盛花期喷波美0.4—0.5度的石硫合剂。
4、病虫防治:主要虫有花蓟马、象鼻虫、椿象、蚜虫等,可用多种广谱性杀虫剂适时防治;主要病有炭疽病、褐腐病、疮痂病、缩叶病、穿孔病等危害和潜伏着,此时应注重预防,可用多种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可配合使用,做到病虫统防统治。萌芽前,注意用触杀型可湿性粉剂杀虫药拌细土,撒布于树盘,用锄头浅翻,以杀死在土壤内的越冬虫。在病虫害防控上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提倡果园内安放黄板、蓝板、杀虫灯、捕食螨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品质,达到优质、安全、卫生;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月
幼果生长期和果实硬核期
1、喷施叶面肥:每10—15天喷施一次0.3%硫酸二氢钾+0.4%—0.5%尿素混合液,或喷叶面宝、叶绿灵等。
2、疏果套袋:对中熟品种在本月下旬进行,中长果枝留3—5个,中果枝留2—3个,短果枝留1个果,其余果全部疏除,疏除对象为:小果、生长不正常果、病虫果、密集果等。提前一天喷布一次杀虫剂和杀菌剂,然后用专用纸袋对桃果逐个套袋。
3、施肥和灌水:对树势偏弱者和遇春干,可适量施肥和灌水,施肥以氮钾肥配合速效有机肥施用。
4、病虫防治:主要虫害有象鼻虫、椿象、一点叶蝉、蚧壳虫、蚜虫、桃蛀螟等,用多种杀虫药适时防治;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腐病、疮痂病、缩叶病、穿孔病等危害和潜伏,可用多种杀菌剂防治。
5月
果实硬核期和迅速膨大期
1、疏果套袋:对中、晚熟品种在本月尽快完成此项工作。在5月上旬至下旬,分别对中、晚熟品种进行先后的疏果和套袋。
2、夏季修剪:采取抹芽、摘心、扭枝、剪梢等方法,帮助整形和调节树势。
3、施壮果肥:以氮钾肥为主,配合施用速效有机肥。早熟品种和树势旺盛者,以用钾肥为主,中、晚熟品种以氮钾肥配合施用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20—30%。
4、病虫防治:继续用杀菌剂防治炭疽病、疮痂病、褐腐病、穿孔病、缩叶病等;用杀虫药适时防治桃蛀螟、蝽象、蚜虫、桃仁蜂、一点叶蝉、天牛、蚧壳虫等。
6月至8月
果实发育期和成熟期
1、夏季修剪:继续做好此项工作。
2、施采果肥:以施氮肥和速效有机肥为主,用肥量占全年总量的15—20%,补充树势恢复所需。
3、病虫防治:主要虫害有桃蛀螟、一点叶蝉、蚜虫、桃仁蜂、天牛等。治天牛用细铁丝钓杀幼虫,然后用粘有触杀性杀虫药的棉团塞进虫孔毒杀,或人工捕杀成虫。主要病害仍是炭疽病、疮痂病、褐腐病、缩叶病、穿孔病等。此时缩叶病表现非常明显,药物防治已失去作用,可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免来年扩散危害。注意桃果采前15—20天,不能再喷施农药。
9月至10月
落叶期
1、园土翻耕除草:翻耕园土,铲除杂草深埋作有机肥,清除地上、树上病叶、病枝病果集中烧毁。
2、施基肥:提倡冬肥秋施,此次用肥量最多,占全年总量的50%左右,氮、磷、钾配合有机肥施用。
附:
1、主要杀菌剂的名称及使用浓度:(1)石硫合剂在冬季用波美5度,在花期用波美0.4—0.5度,在果实生长期用波美0.3度;(2)波尔多液1:1:100,在花蕾露红时用主要防治缩叶病和穿孔病;(3)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硝石灰、水的比例为1:4:240,主要防治细菌性穿孔病;(4)0.15%四霉素600倍液; (5)70%甲基硫菌灵粉剂2000倍液;(6)世高:5000倍液;(7)6%春雷霉素粉剂1500倍液。
2、主要杀虫药的名称及使用浓度:(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0倍液(广谱性杀虫剂);(2)8%阿维·哒螨灵600倍液(杀蜘蛛等);(3)机油乳剂50—100倍液(杀蚧壳虫、蜘蛛等);(4)果圣1200—1500倍液(杀蚧壳虫、蜘蛛等);(5)80%敌敌畏1000倍液(广谱性杀虫剂,在花期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