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参考咨询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2015年第12期 (总90期)
发布时间:2015/12/16 13:03:40 来源:禹州市图书馆 点击:2022  

      

        
         
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十二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总第
90期)

            2015年1216

          西红柿种子的种植方法

1、播种量确定:

    一般西红柿种子每克含有300粒左右,根据定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0-30克。每平方米播种床可以播种10~15克。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于85%,播种量还应该适当增加些。

2、确定播种期:

    根据西红柿种植季节、气候条件、栽培方式、育苗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北京地区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种育苗。秋季露地栽培,长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效果最好;而四川东部以7月上旬播种的产量较高。产量也较高。一些西红柿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把播种期适当推迟1~2月,然后通过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3、播种方法:

    通常有撒播、条播和点播。西红柿种子播种后应立即覆土,覆土要用过筛的细土。覆土的厚度约0.8~1.0厘米,薄厚要一致。播种后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上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可以防止幼苗猝倒病发生。冬春季育苗床床面上还需覆盖地膜。夏秋季育苗床床面上需覆盖遮阳网或稻草,待有70%幼苗顶土时撤除覆盖物。

       甘薯的适时收获和安全储藏

(一)适时安全收获

1.甘薯的最佳收获时期

    甘薯薯块的成熟无明显期限,通常根据当地气温而定,收获过早影响鲜薯产量,收获过晚易受冷害、影响贮藏。收获时间不同,产量、品质、耐贮性有明显差异。对不同用途、不同情况如需腾茬、甘薯加工、鲜食、留种用等原因其收获期应分别对待。

    一看气温:正常收获期应是当地日平均气温降至15℃开始收获,12℃时结束。一般在霜降前收获。

    二看甘薯用途:①春薯加工区主要用于晒干、加工淀粉等,应于10月初至lO月中旬收获,此期甘薯产量及烘干率均较高且天气好,利于加工。②需早腾茬,可在9月下旬收获,但甘薯产量减收10%左右。③留种用甘薯,必须在霜降 (即lO月23。24日) 前收获,甘薯不受冷害,过早收获气温高,入窖易造成病害发生。其它用途如作鲜食用商品薯,可早收(春薯到8月下旬生长期120天),早上市,价格高效益好,特早熟品种如苏薯8号、安平1号、豫薯10号等,生长100天,春薯到8月中旬即可上市,每公斤1圆,亩产2000公斤,亩产值达2000元,还能种季冬菜。

2.安全收获

    (1)收刨时做到“四轻”、“五防”。“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五防”即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防病害。收获必须在晴天进行,当天收当天人窖。

    (2)装运时筐内垫草,避免碰伤。

(二)安全贮藏

    1.人窖前精选,不同品种大小薯块分开、分别人窖。做到“十不入窖”:沾泥、破伤、有病、虫咬、受冻、雨淋、水浸、发芽、露头青、裂缝等薯块不准人窖。

    2.选好窖址:建窖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窝风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可采取半地下式高温小屋窖、改良井窖、固定发券大窖、井窖,棚窖等多种窖型。

    3.薯种药剂处理:药剂处理能杀死薯块表面及浅层伤口内的病菌,起到防病保鲜作用。但对低温、湿害、碰伤等生理性变化则无效果。仍然要保持适宜温度。

    (1)甘薯保鲜粉是一种多种农药的复配剂,防病效果较理想。

    (2)50%多菌灵300倍药液.浸种: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范围广的内吸

性杀菌剂,对防治黑斑病、软腐病效果好。

    (3) 70%甲基托布津500倍药液.浸种:也是一种高效低毒农药,其性质与多菌灵相同,但防病效果优于多菌灵。

    4.薯窖的管理:薯块在贮藏期间的适宜温度为10-14℃,低于9~C则易受冷害高于15~C则呼吸作用旺盛,大量消耗养分和水分,致使薯块减重,温度高于16~C,薯块易发芽和病害发展。根据薯块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薯窖的管理匀为三个阶段:

    (1)前期:薯块人窖初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因为刚入窖时外界气温高,薯块呼吸强度大,放出大量的水汽,二氧化碳和热量致使窖内温度高、湿度大。这就给薯块发芽、感染病害创造了好条件,尤其是带病的薯块由于病菌侵染蔓延,造成薯块大量腐烂,俗称“烧窖”。如果温度适宜,薯块只会发芽不会腐烂。薯块人窖30天内(尤其20天内)要经常注意窖内温、湿度的变化,加以调剂。入窖5-7天前为了促使伤口愈合,窖温保持在15-18℃,注意不要使窖温上升到20℃以上,入窖5-7天后窖温应控制在不超过15℃,最好是12-1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2)中期:这一时期是指薯块入窖后30天至来年立春前后,以保温防寒为主。这个阶段气温低,薯块呼吸强度弱,放热量小,是薯块最容易受冷害的时期。注意当窖温下降到12-13℃时,即开始保温。如封土、封闭门窗与通气口,在薯堆上盖干草(兼防冷凝水浸湿薯块,以防受湿害),如严冬窖温降低到9-10℃,视窖温应适当加热。

    (3)后期:立春至出窖前,应加强通风换气。此期由于气温逐渐回升,但不断有寒流,天气变化无常,由于薯块长期贮藏,呼吸作用微弱,抵抗力大大削弱,经不起窖温过大的变化,受不了低温的侵袭。所以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门窗与通气口,要保持窖内温度在12-14℃,相对温度不低于85-90%。

        如何让春栽马铃薯早上市

    在冀中南地区,马铃薯春季栽培,关键是提早上市,才能实现高效益,利用塑料大棚或温室种植马铃薯,可以在五一节前后上市,省工省力、技术简便、投资相对较少,不失为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途径。

一、选好品种和种薯

    在品种选择上,宜选用结薯集中、植株分枝少、株型直立、高产、早熟品种,如荷兰7、荷兰15、克新4号、克新13、京大白等都可以选择。在种薯选择上,严格选择脱毒种薯,尽量使用繁殖代数少的良种,从信誉好的种薯公司进种,每亩准备种薯165公斤左右。

二、大棚整好地

    准备好大棚并及时整好地,大棚应提前扣好,老棚前茬应不是茄科、十字花科作物,最好冬前整好地,最晚要在播种前20天整地,整地前根据墒情,提前造墒,然后每亩撒施5000公斤土杂肥,利用翻耕犁深耕20厘米以上,然后,每亩用高品质有机肥(含菌肥)100~20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18-7-20)100公斤,撒施后旋耕整平土地。在播种前开沟,用辛硫磷顺沟撒施,然后再起垄。

三、种薯处理

    播前20天进行种薯处理,按照消毒、切块、催芽三程序进行,切块前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一般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块重25克左右。切好后切块用草木灰干拌,或用多菌灵200倍液浸种,切块后在保温的室内,底层铺5厘米厚的细沙土,然后薯块芽眼朝上依次排摆,并尽量做到上齐下不齐,摆后覆5厘米厚的细沙,按上述摆种方法依次排好第二层、第三层薯块。最后一层上覆5厘米厚细沙,上面覆盖草苫。温度保持在15℃~25℃,催芽床土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散碎为宜。催芽在暗光条件下进行,时间为20天。待薯块芽长1~2厘米时,将薯块取出移至10℃~15℃有散射光的室内摊晾,摊晾时底部最好铺一层湿沙土。借助低温和散射光控制顶芽生长,促进侧芽大量萌发。然后等待播种。

四、科学播种

    当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过早如遇恶劣天气会影响到棚温,过晚不能起到大棚提早栽培的作用。播种采用高垄,增加透气,播后覆膜,必要时加盖内膜或搭建小拱棚,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早出苗。行距60厘米左右,株距18厘米左右。

五、田间管理

    在幼苗拱土顶膜时扎眼放苗,同时将孔用湿土盖严,以防漏风。在马铃薯幼苗出齐后灌1次水,促进幼苗生长。从播种到出苗20天左右,保持白天16℃~20℃,夜间12℃~15℃。马铃薯发棵阶段以通风降温为主,以保证棚内地温保持在16℃~18℃,气温达到20℃时,上午9时开始打开棚膜通风,下午3点左右闭风。4月份,当外界气温白天在20℃以上,夜间在12℃以上时,进行昼夜全揭膜通风。温度低时仍盖膜。生育期间经常用竹竿震动棚膜,使膜上水滴落地,增加膜的透光性。

    出苗后、团棵期、封顶后分别各浇水一次,薯块膨大期浇两水。封顶水和膨大水根据生长势,可每亩随水追施高钾冲施肥15~20公斤。浇水不要漫过垄顶,保持土壤通气性,促进薯块膨大。团棵期喷施天然芸苔素1次。当植株现蕾时揭膜、覆土。

    如果植株有徒长现象,可以手工控旺:第一次开花时,用竹竿水平方向打掉花絮,第二次开花时,用竹竿上下方向打掉花絮,同时打破上部主茎生长点,也可喷施1~2次多效唑。此外,可用磷酸二氢钾50克+白砂糖50克+优果钙100克+代森锌50克+水15公斤喷雾,促进薯块膨大。

六、适时收获

    春大棚马铃薯生育期较短,一般在5月上中旬马铃薯块茎直径达5~6厘米以上要及时收获。为减少商品薯水分、营养的损失,应避光贮藏。

读者服务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
 
搜索信息
 

 | 首页 | 本馆简介 | 乡村图书室 | 信息检索 | 读者留言 | 联系我们    
禹州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地址:禹州市府东路  
CopyRight © 2012--2025 请使用1024*768 IE5.0以上浏览器阅读本站,以保证最佳浏览效果   
   豫ICP备12007941号  总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