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九期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总第87期)
2015年9月15日
草莓繁苗田的管理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 栽后要浇透定根水,连续浇水2—3次,保持湿润,利于成活。定植成活后,每亩用尿素5千克进行提苗,进入旺盛生长期(匍匐茎发生期),追施1—2次三元复合肥,每亩每次用量控制在5—8千克,切忌高氮。
2、摘除花序、老叶、病叶 草莓苗定植后,经常摘除母株上花蕾花序,使养分集中,促进母株的营养生长及抽生匍匐茎。并经常摘除老叶、病叶,利于植株通风、透光,促母株和子苗健壮生长。
3、匍匐茎整理 母株定植后,要经常到田间检查,匍匐茎要保持一定间距。匍匐茎大量发生时,将相互靠近的匍匐茎拉开使其分布均匀,防治交叉或重叠在一起,同时为了使匍匐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及时扎入土中,用土把匍匐茎上发生的不定根茎节段压稳。
4、中耕除草 草莓对除草剂较敏感,使用除草剂要谨慎。一般情况下采用人工除草安全,母株定植后至匍匐茎发生前,由于经常灌水,土壤容易板结,应采取浅除中耕松土,便于发生的小苗扎根。匍匐茎发生期,正是雨水多,杂草丛生季节,要经常拔除杂草。
5、病虫害防治 草莓繁殖苗常见害虫主要是蛴螬、蚜虫、斜纹夜蛾等。 病害主要有蛇眼病、炭疽病等。
蛴螬 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浇灌毒杀。
蚜虫、斜纹夜蛾 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等喷杀。
炭疽病、蛇眼病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隔5—7天喷一次,喷施3—4次。
牛羊疾病口服给药方法
一、牛病给药
1、胶皮瓶投药
绑定好牛后,将药物用水调匀,装入胶皮瓶中,投药者一手拿瓶,一手用鼻钳提起牛头,瓶口抵其口角处,微向内顶,牛即张口,将瓶伸至其舌中部,使药液缓慢倾入。当牛有咳嗽表现时,立即放低牛头。
2、胃导管投药
绑定好牛后,投药者站于牛头一边,一手拇指、食指捏住对侧牛鼻孔的内侧鼻翼,另一手拿前端抹油的投药管(管内不留洗涤的存水),插入牛鼻孔向下内方伸入,达咽部时,趁牛的吞咽动作伸入咽头,确认插入食道后,接上漏斗,灌入药液,最后用橡皮球将管中残存药液吹入食道,缓缓抽出投药管。注意不要用过粗的胶管。
二、羊病给药
1、橡皮球投药:将药吸入橡皮球内,一手拿球,另一手托住羊的下颌,将球嘴从口角伸入口中,缓缓捏球灌入。此法适于投送无刺激性而量少的药物。
2、细胶管投药:用豆粒粗的胶管或人用22号鼻饲管进行。因羊的鼻孔较小,捏鼻固定则妨碍呼吸,故可用一手托握下颌,防其口鼻摇动,另一手拿胶管经鼻投入食道,将药液灌入。如果无小漏斗,可将药液吸入小橡皮球或大注射器中,接投到药管上注入。
葡萄种植中的施肥误区
近几年,随着葡萄价格步步攀升,葡萄种植效益的稳步增长,农民对葡萄种植的投入积极性提高,前几日有陕西果农联系说一亩三分地葡萄施50公斤左右的化肥5袋!过量的投入带来乱施肥和滥施肥,造成肥害频发,烧根现象严重。下面就常见的几种施肥误区总结如下,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一、新栽葡萄树,新根没有长出来就施肥,或者基肥施得过浅,造成死苗。
新栽葡萄树,一般要到卷须长出时,才有新根长出来。在新根长出前施过多的肥料,一方面造成苗木吸水困难,另一方面让新根难以生长,遇到高温天气,地上部分干枯死亡。
注意:新根刚长出时,也不适宜用过高浓度的肥料。
二、发芽后树叶黄化就大量施肥和浇水。
葡萄树从发芽到开花前,65%的营养来自于上年树体的储存,此时树表现黄化,主要是上年树体营养积累不足所致。与其相关的因素如下:(1)上年产量高,采收晚,营养积累不足;(2)上年后期霜霉病致叶片早落;(3)上年后期氮肥多,落叶时枝条不能正常成熟;(4)上年后期土壤水分过大致沤根或施肥量过大烧根导致的根系大量死亡;(5)基肥施得过晚或春天开沟施肥,根系大量受损。所有这些原因,基本都和根系少而弱有关,早春气温升高快,地温上升慢,如果选择大量施肥和浇水,就会导致土壤温度更低,根系吸收能力更差,再加上根系本身就少弱,就会出现越是浇水施肥越不长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松土透气,提高地温,同时要叶面补充营养,可以参照上面的叶面施肥方案施用。
三、树梢黄化或整树黄化就盲目补铁肥。
有些果园,树梢叶片黄化,甚至整棵树叶片颜色淡黄,症状是很像缺铁症,并不一定是土壤缺铁,多是土壤冷湿,根系呼吸差,吸收能力弱,对铁等元素吸收困难,导致树上部黄化。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大棚葡萄或者地膜覆盖而土壤水分过大的果园。此时施肥或浇水会降低地温,加重缺铁症状。叶面补铁等元素不能替代根系的吸收,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首先要做的是松土透气,排水降湿。大棚葡萄要松土,及时放风,多放风,既能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水分消耗,又能降湿;对于地膜覆盖的果园,要尽快揭开地膜,松土。同时叶面再补充营养,以供葡萄生长发育所需。
四、葡萄树生长缓慢就大量施肥。
很多葡萄树不见长,新梢难以长出,主要是土壤水分过大或者土壤板结不透气,根系呼吸困难,吸收能力低或者根系少、弱。这时施肥导致土壤水分更大,透气性更差。施肥量过大时,很容易烧根。这种情况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壤通透性和根系呼吸活力问题,松土,排湿才是有效措施。非常赞同有位老师说的“根系是发动机”的说法。
五、施肥越多越好,重施肥轻吸收。
很多葡萄种植者想当然地认为,施肥越多葡萄就长得越好,产量越高。据上海交通大学刘爱玲、王世平等研究,施用高浓度肥料的葡萄与中、低浓度肥料的葡萄比,反而产量更低,品质更差。像前边所述,一亩多地能上5袋肥料,根本就没有根系可以生长,更谈不上吸收了,既然吸收不了,又何苦上肥料呢?很多果农在施肥时非常盲目,互相攀比,施肥量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多施肥不如想办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吸收,或者说多施肥不如多长根。营造一种疏松透气、不干不湿、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环境,才会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土壤环境好了,根系才会好,健康良好的根系是地上部分健康生长的保障,才会有健康良好的果品。
六、施肥过于集中,离树干过近。
肥料在土壤里能移动的距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施肥比较集中时,只有部分根系在吸收营养。施肥集中,容易造成肥料在局部浓度过高,造成烧根现象。根系吸收营养主要靠毛细根在吸收,而离主干过近的地方,毛细根分布很少,大多是比较粗的根系,这些根主要是运输从毛细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没有吸收功能。离树干过近施肥时,不但吸收利用率低,极易造成较粗根系烧坏,对树生长影响巨大。如果上年有大量粗根死亡,病菌沿死亡的根系蔓延,会导致下年生长中的枝条突然枯死。
七、滴灌时只滴肥料,不滴清水。
个别果园滴灌时,每次都加肥料,而且滴完肥料马上停止滴清水。由于每次滴的水量都有限,地表的水分蒸发后,造成土壤里肥料浓度越来越高,最后烧坏根系。水肥一体化应该是滴肥料之前,先滴15分钟清水,滴完肥料之后再滴30分钟清水。
八、有机肥等于有机质。
有机肥和有机质是两个不同概念,很多人把它们等同了。有机肥是指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有机质是指含有生命机能的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腐殖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调节土壤通透性、缓冲性能、增加有益微生物、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等都是土壤有机质在起作用。施有机肥的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而很多果农更看重有机肥含多少氮磷钾等营养,而忽略了正真最有用的有机质。有机肥中的有机物料需要经过生物转化之后才能成为腐殖质,有个腐殖化系数问题。有不少有机肥,标示的有机物含量很高,但能转化成的腐殖质却很少,所以选择有机肥不仅仅要考虑有机物含量,还要考虑腐殖化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