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一期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总第79期) 2015年1月16日
抗菌药物使用应注意些什么
目前对于细菌病的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仍是主要治疗方法。若使用不合理,就会造成治疗效果差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病原来选择药物品种。不可根据自身经验盲目用药,规模猪场最好要先进行药敏试验再选择药物。
2.给药剂量要合理。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越大,疗效越明显,但不能盲目加大剂量。治疗急性传染病、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首次使用应加倍,以后再根据病情酌减用量或按常规治疗量。在抗菌药联合用药时,借助于抗菌协同作用的发挥,各品种剂量都可适当减少。
3.剂量务必准确。药物的用量有法定剂量与临床经验剂量之不同。对有毒副作用、安全范围小、剂量要求严格的药物,如痢菌净、喹乙醇、黏杆菌素、链霉素、强力霉素、磺胺类,应严格按法定用量使用,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同时要严格按体重计算用量。
4.根据不同药物选择给药次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是时间依赖性药物,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是维持药效最关键的因素。当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再增加浓度并不能增加其杀菌作用,而应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提高疗效。而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特征。在日剂量不变情况下,单次给药可获得一日多次给药更大的血药浓度,从而明显提高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和注射应激,所以可采取每日注射1次的办法,但剂量要按日剂量计算。
5.要按疗程给药。疾病治疗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要持续使用抗菌药物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48~72小时,彻底杀灭病原体,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决不可给药2~3次,一旦体温下降、症状见轻就过早停药,或者未见效果马上换药,这样极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或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6.掌握换药原则。由于抗感染的治疗反应有一定过程,一般最初72小时不宜换药,除非病情明显恶化或根据病原诊断结果需要改换;如72小时后,疗效仍不明显,应及时换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另外,应注意的是,换药时不宜同一类药物之间替换,应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
7.选择最适宜的给药途径。静注几乎可立即见效,依次为肌注、皮下注射和内服。危急病例,宜静注或静滴;治疗肠道感染宜口服;严重消化道感染并发败血症、菌血症时应内服并配合注射给药。需要指出的是,青霉素G内服无效,必须注射;氨基糖苷类内服很难吸收,作全身治疗时,必须注射给药,若治疗肠道感染,可口服给药。
8.遵循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用一种抗菌药物可达到治疗目的,不应轻易联合使用。但在有严重的混合感染或病原未明、病情险恶的危急病例,可适当联合用药,但一般使用两种药物联合即可。
温室西红柿结果期管理技术
1.预防病毒病。放风口设置防虫网,棚内挂黄板,防治白粉虱等,叶面喷施阿尔比特和嘧肽霉素或宁南霉素加锌肥。
2、肥水管理。第一穗果坐住前尽量控制施肥浇水,此期以促根、培育壮棵为主,第一穗果鸡蛋大小时浇水施肥,以后每一穗果膨大时应及时追肥,结果期需钾和钙最多,追2次高钾复合肥,追1次硝酸钙。化肥选用全营养水溶肥,如挪威雅苒康晶,结合冲施能养根的甲壳素类肥料壳动力或台湾味丹营养液。
3、预防裂果和脐腐病。定期叶面喷施钙硼叶面肥,预防裂果和脐腐病。
4、保花保果:开花前叶面喷施阿尔比特,花开得整齐,花大。沾花一般采用番茄灵,座果灵或防落素,要求浓度冬季20-25ppm,夏季15-20ppm。浓度要根据温度及时调整,过高会影响果实生长。为了预防冬季低温时座不住果,三四穗果出现空穗可以在蘸花药里加入阿尔比特,能提高坐果率,一袋加入到4斤沾花药里。建议采用熊蜂授粉,座果率高,果型好,口感好。
提高羊群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要求种公羊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康、活泼、精力充沛。过肥或过瘦都不利于配种。饲料要求营养价值高、易消化、适口性好的全价配合饲料。平时多喂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苜蓿、胡萝卜、玉米、小米、鸡蛋等,其中小米喂量只能占精料量的50%以下,不宜过多,否则易使羊肥胖。在配种期,对配种任务重的公羊,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及矿物质的补给量,并每天加喂一枚带壳的鸡蛋,以保证其旺盛的性欲和交配能力。此外,种公羊还需要有较大的活动场地,每日运动时间不低于6小时。
母羊的饲养管理重点是掌握好补饲时期,即妊娠后期至哺乳前期,大约4个月时间。妊娠后期胎儿迅速生长,初生重的90%是在这一时期增加,若营养不足,羔羊初生重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抵抗力弱,极易死亡,母羊也易发生产后缺乳症。哺乳前期应根据母羊膘情及所带羔羊数给予不同的补饲标准。产羔1天―3天内减少精料喂量,只喂优质干草,以防消化不良或乳房炎。之后,加强补饲,使母羊产生足够的奶水,确保母壮儿肥。羔羊出生后1日―3日内要及时吃上初乳,15日龄―20日龄开始训练吃草吃料,及时做好补饲,4月龄时断乳,加快母羊恢复体况。此外配种前1个月―1个半月,对于体况差的母羊要实行短期优饲,以恢复体况,促进发情。配种季节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羊舍内要求干燥、清洁、温暖,勤换垫草。冬季严防羊群饮用冰渣水。
培育多胎品种和在品种内选育优质群体
品种内选育――选留多羔种羊公母羊的多产性能有明显的遗传性,因此在羊群的繁育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选留双胎及多胎的优秀公羊个体做种羊,选留优秀的双胎及多胎母羊或其后代母羊做基础母羊,可显著提高产羔率。
培育多胎品种即引入多胎品种血源的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使生长发育快、产羔率高的羊群迅速生长。如小尾寒羊与无角多塞特羊进行杂交繁育,其杂种一代的产羔率和产肉性能均有明显提高。
适时配种
春夏秋季为羊群发情、繁殖的高峰期。一般羊的发情持续数小时到3天―4天。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母羊的发情情况,确保适时配种。发现母羊神态不安、少食、鸣叫不停、主动接近公羊并摆动尾部、后肢叉开、外阴充血肿胀,手按压臂部静立不动,此时达到发情高峰期,可进行配种。母羊一般在9个月左右开始配种,公羊一般在1岁半左右开始配种。配种方法最好以人工授精为主,自然交配为辅。无论哪种配种方式,均要采用重复配种(即第一次配种后间隔12小时左右再重复交配)。自然交配羊群中公母比例最好在1:25左右。
及时淘汰换新
在羊的繁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提高适龄母羊在羊群中的比重(一般要求适龄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占60%以上),及时淘汰7岁以上的老龄羊、不孕、习惯性流产、母性差、泌乳性差、产单羔、产死羔、生殖器官和乳房有缺陷的母羊,每年补充体格高大、生长发育好的幼龄母羊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