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图参考咨询快报 第十二期 禹州市图书馆主办(总第78期) 2014年12月16日 怎样识别真假农药 1、买农药应到指定的农药经销部门,如农技站、供销社。 2、看农药标签内容是否完整。如农药名称、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执行标准)、装量、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或批号厂名及详细地址等,假劣农药往往不全。 3、看外观。 (1)、粉剂、可湿性粉剂,应为疏松份末,无团块。 (2)、乳油应为均匀液体,无可见外来杂质。如出现分层或浑浊现象,或加水后乳状液体不均匀或有浮油、沉淀物等,及可视为劣质农药。 (3)、悬浮剂应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 (4)、熏蒸剂用的片剂如是粉末,表明已失效。 如何种好春玉米 一、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整地时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氮肥总用量的30%和全部磷肥、钾肥做底肥。整地时要达到“深、松、碎、平、净、墒”六字标准。为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二、选择品种 目前适宜我市春玉米生产的品种主要有:粒用的金海5号、农大108、丹玉86、威玉308、青农105等。加工鲜食用的有西星黑糯1号、西星白糯2号、烟糯6号、烟糯7号、白马王子等。 三、种子处理 可用5.4%吡戊玉米种衣剂包衣,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等;采用药剂拌种,用戊唑醇、福美双、粉绣宁等药剂拌种可以减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用辛硫磷拌种,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四、适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1、适时抢墒早播:结合当前气候条件,一旦条件适宜,力争抢墒早播。为了避开第一代灰飞虱的危害高峰,力争在四月底前播种结束。 2、适量播种:播种量一般在 2—2.5公斤/亩,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 3、播种规格:玉米播种应深浅一致,播深3—5厘米;行距60—70厘米。 五、平衡施肥 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一般按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氮(N)3公斤,磷(P2O5)1公斤,钾(k2O)2公斤计算需肥量,缺锌地块每亩增施硫酸锌1公斤。追肥可分二次进行,即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 六、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产量指标,实行合理密植。如丹玉86的留苗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3500~4000株,青农105留苗密度控制在每亩3500~3700株,威玉308留苗密度控制在每亩4000~4500株,金海5号留苗密度控制在每亩4200~4500株,地力水平较好的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七、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农药的使用应符合无公害要求。 1、杂草防治:选择玉米苗前或苗后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播种后墒情好时可喷施40%乙阿合剂200—250毫升/亩,或33%二甲戊乐灵乳油100毫升加72%都尔乳油75毫升加50升水进行封闭式喷雾;墒情差时,玉米幼苗3 —5叶、杂草2—5叶期喷施4%玉农乐悬浮剂100毫升/亩。 2、病害: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市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春玉米产量,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预防。 ①选用耐病品种 目前玉米生产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如农大108,金海5号等,较抗玉米粗缩病。 ②调整播期 选择安全播种期,避开玉米感病叶龄期,春玉米播种要确保5月下旬灰飞虱大量迁移扩散前可见叶龄达7叶以上,使玉米苗期错开灰飞虱发生高峰期。 ③清除杂草 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及周围杂草,控制毒源,消灭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和繁殖的场所,减少传毒机会。 ④加强田间管理 适当增加播种量,晚定苗,一般6—7叶后再定苗。一旦部分感染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处理。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冬季如何提高养鸭效益 冬季养鸭,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生产成本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等情况。提高冬季养鸭效益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卫生和消毒 卫生消毒工作是养鸭基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冬季,天气多变,雨雪天气多,气温下降,造成鸭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降低。因此,卫生消毒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彻底、有效。特别要注意中小鸭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中小鸭感染疾病和前期生长不良。每天对中小鸭舍进行带鸭消毒,有利于鸭舍地面、垫草和空气的净化,防止中小鸭通过呼吸道和损伤皮肤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等多发病。 冬季鸭群的生活空间大多在室内,鸭舍室内卫生的清洁是解决冬季养殖整体卫生水平的关键。实践证明,垫草干燥卫生直接影响商品鸭增重和料肉比。湿的垫草会产生大量氨气,造成鸭舍空气污染,导致鸭群疾病流行,影响生长发育。 温度和通风 冬季要正确解决和处理温度、通风问题以及二者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整体生产水平的发挥。一般养殖场,保温主要靠简易的炉火、农膜等来调节,要按照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调整不同日龄鸭的室内温度。7日龄之前,温度34℃~27℃;8日龄~21日龄,温度26℃~18℃;22日龄至出栏上市,常温(15℃~20℃)。 通风与否应根据鸭舍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来定,一般进入鸭舍未感到刺眼和呼吸困难等情况,并且温度适宜,可采用在鸭舍顶棚上方安全通风设施开一个小通风孔进行小气流通风;若进入鸭舍感觉刺眼和呼吸困难时,说明空气中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应查找原因,如垫草的干燥程度、饮水采食器的卫生状况、消毒等情况。有问题应及时处理,同时打开顶棚通风设施或通风孔,进行大气流通风,切忌进行纵横向通风,造成室内温度骤然降低,导致鸭群感冒。 饮水和水温控制 水是鸭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物质,应始终保证给鸭提供容易摄取、清洁卫生的饮水,同时注意饮水的温度,特别是育雏期间鸭的饮水温度。雏鸭理想的饮水温度在20℃~25℃;中成鸭理想的饮水温度在10℃或略偏上为好。切忌冬季让鸭饮冰水。如果鸭饮水量降低,24小时~28小时就会引起鸭进食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速度,同时鸭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