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小暑是几月几日? 小暑养生习俗及吃俗! |
发布时间:2016/7/7 10:15:28
来源:禹州市图书馆 点击:2041
|
小暑至。暑,热也,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步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 此时节,不宜赤膊,运动应避烈日,谨防“情绪中暑”。明天小暑,风携热浪滚滚来,备战“桑拿天”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 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由于出汗多,消耗 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 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种植蔬菜,备足过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 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 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
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 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 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