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5月5日,立夏。 |
发布时间:2016/5/5 8:55:59
来源:禹州市图书馆 点击:1955
|
2016年05月05日 立夏 今日农历三月廿九,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至此,春天结束,夏天开始。进入这人间四月天,天气一天比一天暖,灵动和煦的“清明风”自东南向吹来,不由分说,一年中最为热烈的季节已经到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莫伤春,专属于初夏季节的温暖清新,正悄然走近。 ❖ 立 夏 三 候 ❖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蝼蛄即土狗,蝼蛄鸣叫夏意浓。蚯蚓属阴物,乘阳而伸,入夏后大地上可看见蚯蚓掘土。立夏过后,王瓜的藤蔓也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 立 夏 三 候 ❖ 立夏时夏收作物的收成光景基本定型,鲜果和菜蔬逐渐顺应时令上市。在立夏日尝三样时鲜菜蔬,谓之“尝三新”。古时人们有了新的收获,即设酒馔,供神灵和祖先享用。且有告诉神灵和祖先,这些蔬菜和粮食已经丰收之意。
因各地出产、喜好不同,各地的“三新”所指也不尽相同。不过,大抵都是当季正值风华、值得赏味的好物。 【樱桃】 “浅笑樱桃破,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眼下正是吃樱桃的季节。樱桃又名含桃,味甘美,能调中益脾,美人面颜。 【青梅】 青梅味酸而脆,可与蜜糖相拌食用之。也可取此时的青梅酿酒,一二月后饮之,帮助消除夏季暑意,调理肠胃。 【新麦】 青麦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条,称为“捻转”,或把将熟之麦穗在火上烤熟吃,以享新麦之鲜,标志着一岁五谷新味之始。 【蚕豆】 “立夏哉,吃豆哉”。立夏前后,江南农家的房前屋后,田边沟畔,一垄垄的蚕豆成熟了。剥好的豆粒洗净,在油中翻炒几下,就是一盘青翠爽嫩的田间好味。 【酒酿】 酒酿温补养人,是专属于夏季的食物。每逢立夏日,上海的乔家栅、王家沙等糕团食品店,一大早就有人在购买甜酒酿,错过正午时间,往往不得手而需要四出觅寻。在夏季制作酒酿由于气温高,因而发酵的时间也短,需要的材料也非常简单,倒不如自己一做。 【自制酒酿】 用料 糯米或者优质大米2斤,酒曲4克 步骤 ① 糯米提前一天浸泡10个小时,如果是第二天早上做,可以前一天晚上浸泡好;水倒掉,沥干; ② 上笼蒸40分钟,蒸之前用筷子从上直下戳几个洞,这样容易蒸透; ③ 把糯米倒入另一个盆里,倒入半杯凉开水,通过搅拌使糯米松散,让糯米温度降到30摄氏度左右,以伸入手指不烫手为宜。 ④ 将约三分之二的酒曲均匀的撒入糯米,搅拌均匀; ⑤ 将撒好酒曲的糯米压实,表面抹平,再用手指在中间戳一个圆洞,将剩下的酒曲均匀的洒在糯米表面和圆洞里面; ⑥ 用保鲜膜封口。待1-3天酒酿即成。 ⑦ 酒酿是否做好,可以透过透明的保鲜膜观察,如果圆洞里出酒溢满了,就好了。拆掉保鲜膜,加入半杯或一杯凉糖水终止发酵。用干净、无水无油的玻璃瓶密封装好,放入冰箱冷藏。 ❖ 立 夏 习 俗 ❖ 【立夏蛋】 从立夏这一天开始,天气渐渐炎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出现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四肢无力,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 【称人】 古时立夏日有个有趣的习俗——称人,立夏过午,人们在村头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上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做到凳子上称。到立秋时再称,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减肥的好时节。 【吃乌米饭】 相传孙膑被庞涓关进猪舍时,就靠吃乌米饭躲过监视,度过这段艰难时光。人们钦佩他的才华,也在立夏时做乌米饭吃,进而成为习俗流传。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在夏天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 ❖ 立 夏 养 生 ❖ 【夏气通心,养心正当时】 中医学以五行中的“火”来概括夏季的气候特点。在人体五脏中,火应心,火性为阳。这种具有火热性质的阳气,能够维持人的生理功能,如血液的循环、脾胃的运化、肾水的温煦等。
说到养心,静养当先,“心静自然凉”。阳气旺盛人自然容易躁动,此时可通过静坐、深呼吸等做法,让身体和心灵摒除杂念,“打扫心地,于静中养出端倪”。
【昼长夜短,午后宜小憩】 睡眠是人体修复自身机能的宝贵时刻。入夏之后,明显的昼短夜长,使得人们的睡眠时间也自然减短。所以,在夏天养成午睡的习惯便显得十分必要。午睡时间不可太长,以10-30分钟为宜。午间的小憩,可以帮助你迅速恢复精力,元气满满地投入到后半天的工作和生活。 ❖ 立 夏 食 疗 ❖ 【红补血】 红色食物最养心。红豆、红枣、枸杞子、西红柿、山楂、红薯等食物都属于适合立夏补血养心的红色食物。
【苦养心】 刚进入夏季,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与此相对应,人体的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在中医理论中,苦味入心。针对立夏后心阳颇盛多特点,可以多食用些苦瓜、苦菜、荷叶、蒲公英等。也可以喝些苦丁茶、银杏茶、绞股蓝茶等苦味茶。
|
|
|
|
|
|